广州美术学院陈金章教授的“万里山河一片情——从艺60年陈金章作品展”将于8月30日至9月19日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在这次回顾性的大型展览中,近200幅的作品,写生稿占了将近一半,是陈金章教授与大家分享他从艺60周年的经验——写生和体验在他的国画中占第一重要性。
画家陈金章从艺60年至今,一直信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只有感悟到生活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创造山河之美”是他在艺术上的终极追求。
几十年来,陈金章创作了许多表现祖国美丽山川的作品。但是他笔下的高山大川并没有具体所指,也不是写生作品的“放大版”,而是根据自己对山河的理解和感受虚构的。刘骁纯曾这样评价陈金章的作品:“画的时候是轻柔的,最后的气氛是豪壮的。”的确,他每创作一幅作品,无论是立意还是构图都要反复推敲,数易其稿,而且作画的过程很慢,每次下笔前都仔细斟酌,然后边画边思考。他的作品大多为煌煌巨制,画幅的尺寸大,气势磅礴。
在传统中国画中,山水画最强调意境的表现。就绘画技巧而言,“知黑守白”往往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显然,陈金章深谙其理。为了营造自己心目中的山水画意境,陈金章常常反复琢磨,寻找最佳的表现方法。他作画首先确立好最黑、最重的部分在画面中的位置,然后大胆落墨,再用中度墨慢慢化开,有了强化的对比,才逐渐向整体过渡,犹如素描中黑、白、灰的关系,构建出整体的效果。他常通过暗与亮、深和浅的对比处理来实现画面的空间感,黑就黑到极致,白也愈发显得明亮,而且这深厚的黑并非是单一的黑,白也不是真的“空白”,而是蕴涵着反反复复的渲染、一遍遍笔墨的叠加。以画云为例,陈金章认为画云应该见笔,所以他用干画法,不将纸打湿,用几近清水的墨色薄薄地、一层层地慢慢渲染,于是画面真浮现出云,缭绕着雾,有了大自然的生气。所谓“远观其势,近取其质”,陈金章创作的山水画既再现了大自然的风貌,使其具有合理性、写实性,又注重笔墨技法的运用,无论是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苍古的林木,都极力塑造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境,体现出浪漫色彩。
另外,从陈金章的作品中还可以发现,他非常善于观察,一些在旁人看来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经他的提炼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注重细节的习惯在其《榕荫夏日》、《南方森林》、《山楂红了》等画作中都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