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2日,我在家乡太和成立安徽省太和艺术品公司。当时为了尽快完成原始积累,经常搞些展览。可以说谁的画好卖,谁的名气大我就做谁的展览。陆续接待了刘大为、刘文西、王西京、肖峰、哈孜·艾买提、李焕民、王涛、陈永锵、霍春阳、黄养辉、孙轶青、陈传席、贾浩义、杨长槐、赵准旺、高马得、程大利、石虎等许多国内知名的画家到太和展览销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结了一批书画家朋友。
02年6月,被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评定为首批文明诚信“五星级画廊”当时我们公司可能是全国五星级画廊中规模最小效益最小的一个。但是我对太和艺术品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打算。2003年创建太和艺术网,非典期间创建《艺术收藏》杂志。2004年到北京发展,利用杂志广结了一批书画朋友。创刊至今介绍了近百名画坛精英,这些画家凭借其学术品位及实力在近三年来,艺术市场上的画价几乎全部以数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递增。尤其是范扬、冯远、唐勇力、王西京、姜宝林、张志民、薛亮、陈辉、何水法、王茂飞、张修竹等。
2004年2月份我成功策划“水墨动向”大型画展,在济南大获成功。2004年5月策划“中、韩、日墨文化交流展”受到好评。2005年策划庆祝中泰建交三十周年中泰艺术联展(和中国美协、文联一起)得到两国领导人的接见。
2004年底,我调整思路,开始做自己的画家,坚持不懈地做展览,出版,找评论家写文章,委托拍卖,渐渐地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一些画家的市场价位逐年递增太大,与其合作又成了问题。涨幅过大,画廊的经营没有同步进行,这样不得不停止运作一些画家。促使又要寻找新的年轻而又有潜力的画家,而且严格签约,一签至少三年,不签的坚决不做长线。象张修竹、王茂飞、陈辉、康凯等都是本画廊长年代理的画家。价格有了空间,每年保证了作品的数量,这样才吃了定心丸,踏踏实实地进行推广。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自律、约束、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双方合作得比较默契,增加了友谊,促进了创作。有时还带他们到国外写生,展览。2006年3月在北京注册经典太和画廊,又有纸上媒体杂志、网站,加上北京红旗飘飘拍卖行让我负责当代作品征集和拍卖。这样整合各种资源优势,运作自己代理的画家就比较得心应手。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字画市场进入洗牌,调整期。过去的某些大牌画家渐已失去优势,价格太高、粗制滥造、重复制作,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落。这个时候我们代理的画家逐渐占据市场的一些份额,价格不高,作品质量较好,得到藏家的喜好。公司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我们越来越有信心。总结几年的运作经验,我们认为切忌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跟着跟着就跟进去了,庄家一撒手倒霉的是大批的跟庄的。手里的作品成了烫手的山芋,质量不高价格却很高。
我们坚持不懈地做自己的代理画家,这样既领略了艺术品的魅力,又尝到了同画家一起成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