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饱蘸墨汁的毛笔,任性而随意地落于宣纸之上,没有浓墨重彩,或是晦涩抽象——从古到今,国画一直以飘逸潇洒的风度、舒缓雅致的基调,表现画者内心的触动与感怀。这种含蓄、温和的传统表达,一直是抒发中国人情感的最佳方式,可如今众多学习艺术的学生却纷纷“丢弃”了这种笔墨精神,转而投向了西洋画的怀抱。
国画究竟为什么遭到新生力量的冷遇?无数艺术家在国画如何突破、如何改变的问题上费尽心思,国画家杨正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国画技巧、风格上尝试各种无框架的突破和创新,在他的眼里,国画的生命力从未遭到质疑过,“它正在国际化的路途中,问题无非有二:表达方式和表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