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吴昌硕收入超元培 揭秘海派书画兴盛原因
来源:新民晚报 林明杰 2007-08-29 09:49:1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关于海派书画,人们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是,你知道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等海派名家的书画作品,当年售价几何吗?海派书画的市场行情又是怎样从低价位走向高价位的呢?文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海派书画——百年辉煌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经济形态》,以新的角度探究海派书画兴盛的经济原因。

  作者王琪森称,海派书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但是以往很难找到一本对其进行整体研究的专著,甚至连小手册也难觅。尽管有研究某些海派名家的著作,但往往研究方法和观点雷同,缺乏对特定历史背景及时代氛围的阐述。而他则撰写此书时,注重从历史背景、经济结构形态和海派大文化圈这三个角度切入。海派书画当年的市场运作方式、画家收入情况等,在以往对海派书画家的研究中,往往是被忽略或遗漏的。

  该著称,19世纪末,第一代画派书画家润例还不高。一流名家作品大约在每平方尺1至2银圆,而二流的仅几角,有的仅1角。任伯年润笔最高,每平方尺2至3银圆。他逝世前一年(1894年),已积蓄有二三万银圆。当时1银圆约折合现人民币80元。当时五口之家小康型的月生活费是25银圆。

  1912年是海派书画的重大转折时期。那一年,上海汇集了一大批前清高官,其中有帝师太傅、大学士、尚书、总督、巡抚、布政使,如陈宝琛、沈曾植、张謇、陈三立、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张元济、郑孝胥等。这些高官名臣、硕学鸿儒在上海完成了从封建末代官吏到近代书画家的华丽转身。他们已不是像任伯年、蒲华、虚谷那样的民间画家,而是名流中的名流,一出山就大大带动了海派书画的市场行情。第二代海派书画代表人物吴昌硕,便是这一年定居上海。10年后,吴昌硕重修润格:堂匾三十两;楹联三尺六两、八尺八两;横直整幅三尺十八两,四尺三十两,山水视花卉例加三倍;刻字每字四两……每两为银圆1圆4角。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每月收入为600银圆,吴昌硕书画收入远远超过北大校长及教授。

  作者认为,海派书画家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富庶,不仅为他们创作提供了丰裕的物质条件,而且使整个流派的艺术创作呈现强劲势态,从而使海派书画成为当时全国的中心重镇。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