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的收藏人口近7000万,而古文物的价格也随着这一浪潮的涌进一路飙升。作为古代艺术收藏品的翘楚--古陶瓷,其价格升势更是惊人,古陶瓷的赝品也应市而生,冲击着整个古陶瓷交易市场。有的赝品的仿真技术可谓炉火纯青,因而屡屡发生买家以大价钱购赝品的事件。收藏界呼吁专业的检测鉴定以辩真伪,社会也关注着古陶瓷的检测鉴定以健全机制、调理市场。
金中都
据主持人沙龙主持人、艺超高古陶瓷版主金中都先生介绍,古陶瓷的鉴定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凭鉴定者对古陶瓷器物长期研究的得出的经验来鉴定,就是俗称的“眼学鉴定”,所谓的“目检”或者“眼检”。另一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行科学鉴定。高古陶瓷的鉴定,目鉴还是机检,历来是高古陶瓷鉴定争议不断的话题。第二期艺术品收藏投资沙龙中,藏家网友就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杨实
收藏界实战专家杨实老先生认为:艺术品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成就,就高陶瓷而言,其美感,其神韵,其品味,其文化沉淀,其人文历史,是机器无法识别和鉴定的。目前所谓各种科学鉴定,只是鉴定其物理属性。而真正的高古陶瓷珍品,其精神层面的神韵是机器无法识别的。杨老先生同时强调,他不否定机检的辅助作用,但应该让专家、商家、藏家三家相结合,让他们分别对藏品给予鉴定结论,得出最终结果。
北京中鼎信文物公司董事长周继海先生认为:尽管机器鉴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他看好科技发展带来的进步,看好科学鉴定的未来。
西安著名耀州瓷藏家、知名藏友、艺超高古陶瓷版主柴菲先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讲述了,他和网友之间关于目鉴、机检的经历和争论,他认为对于高古陶瓷的鉴定,很多东西不能太过迷信机器。
资深藏友、艺超明清瓷器版主晨弓认为:古瓷器的鉴定应该以目鉴为主,机检为辅,当人没有能力彻底鉴定一件器物时,那时就要用机检来达到最后的共识。
资深藏友、艺超网明清瓷器版主钟楼怪人认为:古陶瓷的鉴定呼喊科学,但路很漫长。鉴定更应该分为两个部分:“鉴定”和“赏评”,“赏评”离不开人。
知名网友青瓷邨认为:玉器的鉴定和古瓷器的鉴定有着共性,玉石的材质可以用机检来进行分类鉴定,但不同年代加工的工艺技法则不能靠机检来完成。在没有建立科学的、系统的数据库之前,无论古陶瓷还是玉器的鉴定,机检还不能完全代替目鉴。
知名网友meiziqing认为:现有的技术手段是无法代替目鉴的,当然不排除以后会出现更高级的技术手段,但是这个完善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难度太大。
知名网友老耀的观点是:现有的检测仪器都是为一般工业用途设计出来的,而不是因为古陶瓷需要鉴定专门设计的。应用到古陶瓷鉴定上来无法涵盖其全貌。“机检”要走的路还很长。
知名网友SY是一个玉器爱好者,他认为玉器的鉴定与高古瓷一样,不能用机检代替目鉴。
《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认为:目鉴主要是专家依据过去的知识经验积累而进行鉴定,当所鉴定的器物超出了这个范围时,纯粹的依靠眼力是不行的。但是现在机检的发展还不成熟,还需要创新。
众多未能到场的网友也通过互联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我非英雄
古瓷的目测鉴定法并不因为专家认为不科学而不科学,古瓷目测鉴定法不但是科学的,而且,仍然能够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网友:伯乐
市场才能造就行家里手,历炼出火眼金睛,水里火里油里滚过N回才有那么一点成就,总的来说没有永远的专家也没有永远的高手,只有永远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网友:古玩店
收藏离不开鉴赏,如果仪器一照,真伪立判,先不说现在的仪器能否做到,收藏的乐趣大概也只剩了投资的兴奋。
沙龙最后,主持人金中都对各位藏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目检”或“机检”都有其利弊,“目鉴”是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古陶瓷进行分析,但由于各个鉴定家的专业水平不同,所以有时在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下,不同的专家对于一个器物的鉴定结果会截然不同。“机检”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现阶段“机检”还处在一种辅助的地位,有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