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热点资讯
“梨花体”行为艺术与杂耍何异
来源:东方早报 2007-09-13 09:17:0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9月11日,昆明一名男子在街头上演了一场名为“问路”的行为艺术。这名男子只穿一条裤衩,把全身用白漆涂白,身披白色披风,只露出两只黑黑的眼睛。这名男子手捧49朵玫瑰花,看到电话亭,他停下来深情地亲吻电话亭;看到窨井盖,他也要上前吻上一吻,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玫瑰放在窨井盖上。(9月12日《春城晚报》)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去年被网友恶搞的“梨花体”诗歌。据某些“评论家”说,所谓“梨花体”其实是高雅的艺术,学名叫作“废话派”。“梨花体”诗歌与昆明这场行为艺术堪称“异曲同工”,如“梨花体”代表作: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9月6日,在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就上演了一出备受争议的行为艺术———有人用压路机碾轧上万个苹果;一天后,苏州河也上演了一场行为艺术———有人在河里放一千个脸盆,然后拿走。纵观近年来,国内的行为艺术大多荒诞怪异、无聊恶俗。高雅的诗歌艺术可以如同儿童的稚语,先锋的“行为艺术”当然可以接近疯人的动作,两者岂非“绝配”?
   
    尽管当代文艺批评强调艺术作品的“意义模糊”和“释义无限性”,但是也不能由此就偏向另一个极端,把艺术区别于现实的独特本质剔除一空。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在垃圾桶里随便拣出一件垃圾摆上展台,这岂不也成了“艺术品”,我岂不也成了“艺术家”?是不是我无聊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废话派”诗歌,我岂不又成了“诗人”?这样做有意思吗?很“艺术”吗?
   
    恰恰相反,行为艺术的“梨花化”展示出的不是“意义的狂欢”,而是“无聊的杂耍”。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丧失了内容的具体性和形式的独特性,它的价值和所体现的东西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它本身就应该被“艺术”这个概念“逐出家门”。
   
    艺术“废话派”们似乎正在形成一种流俗,这种冒充高雅实则媚俗的风气使得行为艺术越来越令人费解。这种在国外号称“先锋”和“革命”的东西,一到我们这里其真精神便被瓦解,形式上的恶意跟风和表面上的低级复制,断送了行为艺术这种先锋的广场文艺的大好前途。日益“梨花化”的行为艺术在变相地诋毁艺术,它间接地宣告了“艺术的终结”。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