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丕谟近影
近日接到友人电话,说起洪丕谟当选新一届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笔者由衷高兴,不仅是因为洪丕谟是笔者大学时期所仰慕的老师,更是因为其无论在书法艺术还是在道德修养上堪称“德艺双馨”,此次当选是众望所归。遂而想为其做一个专访,将这位土生土长的大上海艺术之子,介绍给广大《上海艺术家》的读者。
云汉
随后的一个4月初春的早晨,笔者同本刊责任编辑薛晓雁小姐一同驱车来到坐落于上海西区的百尺老屋,洪老师笑容满面地把我们迎进了门。来到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块大匾十分引人注目,匾上刻了四个斗方大字“坐看云起”,深色底子,粉绿色字。意境好,字也书写得气势磅礴,正是出自洪氏的手笔。又见地上、墙上、书桌上满是刚完成的书法品,可见其勤奋。
对联
洪丕谟出生于1940年的上海,由于家学渊源,从小喜好书画。十岁不到开始练书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从未间断。十八岁起学中医,此时的洪丕谟醉心于元代大书家赵孟的字迹,以后在其行医的过程中,为病人开方所书写的毛笔小楷,带有浓厚的“赵体”味道。
上世纪60年代中叶,文化大革命爆发,“出身”有点“黑”的洪丕谟没有直接参加当时医务工作者的文化革命运动,但是由于其写得一手好字,所以“红医兵”造反队常常让其帮助写大字报,这样一写就是十年。洪丕谟回忆当时情况的时候说道:“那时候上街刷标语,量特别大,我写大字的功力,就是在那个时期打的基础。”
宁静致远
文革以后,各类书法名帖相继出版,使洪丕谟有机会博采众长,植根传统。先后学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文徵明等,又向汉魏六朝古碑版汲取养料。惟恐源不远则流不长,根不深则叶不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洪丕谟更注重自身书法语言的创新。
禅心似水
继承和创新,是20世纪传统艺术、包括书法艺术的一个共同课题。所谓“继承”,对于传统艺术来说,其主要方式、手段便是对于前人经典成果的模仿、借鉴。如画家对宋人、元人作品的临摹,书家对二王、欧颜作品的临摹等。所谓“创新”,则是在前人经典性成果上的发展、超越并创造出适合于新的时代和艺术家独特个性的审美风格。
如何理解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通常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因而也被认为是倾向于“保守”的观点,是坚持以继承为基础,然后在继承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新颖的面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继承是创新的死敌,临摹古人的作品必然为古人所束缚,而难以创造出时代的和个性的崭新面貌。
扇面
洪丕谟对继承和创新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笔墨不随时代,而随个性”。清代画家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观点的年代是在当时画坛一味崇尚摹古,几成“四王”天下的情况下,为打破思想禁锢,创出绚烂新境而提出的。在当时自是有他的独特见解。不过,当今书坛情况不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书法家中很大一部分人心态浮躁,又有几个能静下心来,又有几个愿意孤守寂寞,像“四王”那样孜孜临古?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多数画家都窥古而不能深入,笔底鲜有风雷;或多从事现代书法的创作,像张天师画符一般,乱写一通,说是创新,实则胡闹。那么书坛在这样的情况下,洪丕谟提出“笔墨不随时代”自然有他的道理。他主张从事书法创作的人,首先应当在这个整体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向古人学习,不仅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古人的书法技法,更应该学习古人的创造心态,古人“三日一山、五日一水”,“九朽一罢”的敬业精神。换而言之,书法创作的心态当随古人。那么书法创作语言和风格又当何去何从呢?洪丕谟提出,“笔墨当随个性”。他认为,任何文学艺术,都有共性和个性。不管是小说、散文、诗歌、辞赋,还是音乐、雕塑、绘画、书法,都各有自己的共性,也各有自己的个性。没有共性的艺术是不存在的,没有个性的艺术是出不了大师的。陈道复、徐文长、王觉斯、金冬心、郑板桥、赵之谦、梁启超、沈尹默、沙孟海、启功等。他们笔底所流出的“屋漏痕”,因为都受着各个时代笔势往来,结体布局,乃至风格气息共性的约束,所以一望而知其为是某个时代的书法;同时,他们笔底所流出的线条,又因为短长肥瘦、浓淡枯润、乃至轻重缓急,都各自抹上个性的色彩,所以一望而繁花纷呈,成其为书坛的大师、时代的大师。也正因为笔墨当随情性、当随个性,所以从古到今,才有了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徐文长……才有了《兰亭序》,有了《祭侄季明文稿》,有了《黄州寒食诗》,有了《青天歌》……
七言绝句
洪丕谟的见解是独到的,他的书法创作实践,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逐渐体现出一个文人书法家的个性。在与洪丕谟的交谈中,他始终强调自己首先是一个书法家,同时又是文人,他的书法可以说是类似于苏东坡的“文人书法”。洪丕谟确实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化名人,历年累积发表文稿2000余万字,刊行著作100多种,而且涉及面广,包括书论、诗词、佛道、医学、养生、命理、方术……学殖渊博。尤其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整理古代书论,出版了《承晋斋积闻录》、《海岳名言评注》、《法书要录》、《历代书论选注》、《书论选读》等专著,嘉惠后学,对书坛贡献良多。正是因为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洪氏自创独家风貌的“洪体”,弟子蒋频概括“洪体”书法的特征为:“融豪气、清气、逸气、静气、书卷气为一炉,风神超迈,气象万千。”见了他的书法,就知道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