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浙江先民梳头用什么?一个答案是骨头制成的梳子。日前,杭州文物爱好者陈翔向省博物馆捐赠了一批珍贵文物。这批精美的汉六朝时期的骨制文物共有32件,不仅包含骨梳、骨笄、骨蝉形器,还包含了一批捕鱼用的织网用具,形制丰富,制作精致,具象地反映了浙江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 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表示,这批骨制品距今2000多年,文物价值很大,且以前从没有发现过。 有关专家表示,这批文物的捐赠,不但丰富了省博物馆的馆藏,而且还为省博物馆填补了相应时期的收藏缺环,为省博物馆武林馆区的历史陈列提供了精美的陈列内容。 记者昨天联系了这位捐赠者。陈翔是一位25岁的杭州青年,目前在杭州收藏品市场开店。陈翔说,这些东西是他前些日子从老余杭一位朋友那里买来的,花了1000多元。在把玩了一阵子之后,他觉得这些文物以前没有发现过,放在博物馆更有价值,就把这些文物捐赠出来了。 陈翔对文物很热爱,14岁时就开始了古钱币的收藏。虽然年岁不大,但对这一行了解得也算较深了。“听说这批骨制品是当时清理河道时发现的,后来辗转到我朋友手里,骨制品很难保存,只有河水隔绝了氧气,才得以保存至今。他说,这些骨梳、骨簪可能是牛骨或羊骨制成。究竟是什么制成的,他也没搞清楚。
|
综合资讯
2000年前用什么梳头 杭州青年捐赠骨制文物
| 相关文章>>更多
蔡武出席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开幕式 香港展出“国采朝章——清代宫廷服饰” 北京海关向国家文物局移交万余件文物 百方清代宫廷印玺亮相厦 “历史印迹——清宫帝后宝玺展”在厦门市博物馆开幕 国博与社科院携手展出殷墟文物精品 《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出版座谈会在故宫举行 百年国博——中外博物馆馆长论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