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大型艺术会展活动的评判标准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7-09-24 11:22:2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中国艺术市场的高速发展是众多因素共同发力、扭和抬升的结果,同时它也催生和促进着艺术生态的变化和市场的结构转变。以常规来讲,一个产业的发展无非就是资源、平台和人事的对接,而就以艺术运作平台来说,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既有常规性的画廊、美术馆、拍卖行等商业和非商业渠道的推动,也有各种大型活动作为临时性项目进行资源整合,而且在艺术生态迅速膨胀和城市竞争等诸多因素的促使下,如今的渠道平台已经进入了乱战时代。而在如此繁多的平台并存的时代,如何去评判艺术会展活动的优劣呢?

  如以今年的9月为例,上海艺术博览会当代艺术展和刚刚开始的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在中国的两个城市相继开幕,两个城市的艺术能量较量大剧即将上演,而这样的竞争只不过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业界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些状况,比如这些活动是否有趋同化的倾向,如果众多平台都存在同质化的趋向,那么是不是存在的缘由只是单纯的人为划地而治,分割市场区块呢?在如今便捷的交通和资讯传播环境下,这样的划定恐怕并不能作为支撑存在的理由,而且现在标榜学术的艺术大展和商业本质的艺术博览会在表象上也越来趋同化,如何才能在良性竞争中获得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呢?结合平台之间的竞争和运作特质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大型艺术活动的竞争集中在资源和人脉两个核心点上,那么评价具体艺术平台的好坏就要看它对这两个方面是否有建设性的推动和提升。比如从资源方面来讲,艺术活动是否在艺术生态的软硬件建设方面有所助益,比如对于艺术创作的支持、对于艺术传播的扶助、对于艺术研究资源的协助、对于艺术认同和评价机制的改进等等。而艺术的发展是由众多人员的行为共同促成的,如果一个艺术平台热衷于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致力于拓宽艺术接受和收藏人群、热心于整合学者资源等,从而在艺术人脉的后续方面有所贡献,那么这样的平台无疑是对于整个艺术生态的提升和递进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在这方面来说,艺术北京专注于亚洲概念的整合,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致力于欧美艺术的衔接都是一种不错的努力,而两者对于年轻艺术资源的支持和藏家资源的开发也均有其贡献。

  二、平台价值的第二个指标应该是着力于创新。一个好的平台应该在运作模式和执行组合方面有所改进,比如非盈利主题展览的加入,比如学术论坛的添加,比如年轻艺术区的增设,比如展场的设计理念的改进,比如资本的组合运作和传媒开发模式,这些方面的新举措都会为行业提示新的可能性,为其持续发展和不断优化提供指引。

  目前就国内来讲各种运作渠道有局部过剩的现象,而这必将在竞争的过程中优胜劣汰实现自然选择,而淘汰自然是有一定的标准,上面所列的只是两个基本点,而真正要在未来胜出还需要运作方智慧和魄力的跟进。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