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淮多豪杰,书画英才不乏其人。萧玉磊,属于新中国培育的一代画家,接受过比较规范的学院教育,起初习西画,因对油画颜料过敏,改攻中国画。致力于传统笔墨的研究和实践拜师访友,勤奋进取,至今已驰骋丹青四十余载。其作品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也展现出个人不懈的艺术追求。萧君性情温厚,淡泊名利,对绘事的专一,可用“解衣般礴”四个字来形容,尤其近年来,完全摆脱一切人事和功利的烦扰,超然物外,将画画视为生活的唯一内容,几乎忘怀其它一切,年事愈高而画道愈精,其近作尤为耐看。
萧玉磊斋号为“无意”,其立意在于无意刻求而在不经意中得之。但这里所说不经意中得到的不是作品本身,更不是涂鸦之作,而是以深厚生活阅历为基础的带有创意的灵感。也就是说,以游于艺的随便之心对待绘画,但具体作画过程却是非常理性的。灵感的物化是艺术家的一大课题,苏轼有诗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萧君是捕捉灵感的高手,不过要把灵感转变为作品,他还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对每幅画的设计,他都煞费一番苦心,经常在“推敲之间”反复琢磨,可谓搜尽枯肠,惨淡经营。因此他的每一幅画都经得起细细玩味。
萧君近作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家乡风物人情;少数民族采风;怀古意境;山水风景。描绘家乡风物人情的作品最为真挚淳厚。画家不取媚于时俗,无意追逐市场价值,名气地位置之度外,而一心表达自己最珍爱的乡土之情。继佳作《春雷初动》、《沙河风》之后,又推出了《庄稼人》、《老把式》、《瓜棚趣语》、《黄牛赞》等优秀作品,这些画都深深扎根于淮河颍水之滨,情真意笃,可圈可点。《庄稼人》通过家乡几代人的肖像描写,让观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的进步,《老把式》是老一辈农民忠厚质朴品性的写照,《瓜棚趣语》再现作者儿时生活的记忆,《黄牛赞》,画与跋相结合,以黄牛为象征,歌颂淮北农民质朴无华、吃苦耐劳、真诚而又倔强的性格。这些画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流露出画家对渐渐逝去的自然经济时代淳朴民风的赞美和留恋。
少数民族采风之作,旨在表现各民族的风情意气,特别注重形式感的创造,作品有《牧笛》、《翻身歌谣》、《澜沧江畔》等。《牧笛》以横幅构图描绘群马随着笛声围绕藏族牧人缓缓而动的情景,让观者感受到一种慢节拍的旋律,《翻身歌谣》用回环流动的线条描绘一群藏族少女挥动长袖的婀娜舞姿,给人很强的节奏感。在《澜沧江畔》中,淡线白描的榕树与后而衣着浓艳的傣族女子形成鲜明对照,画面情意优雅而有装饰趣味。
怀古意境一类作品是对历史情怀的追述。画家在《屈子行吟图》中成功地塑了屈原的形象,近年又创作了《马球图》、《春之曲》、《李清照诗意》等佳作。萧君喜好文学,闲暇时手不释卷,对中外文学名著颇有心得,因从事过连环画和插图创作对文学作品有独特的视觉把握,所以能灵活驾驭传统国画的绘画特性,以自己对古意的深刻理解和颇具古风的造型语言,抒发思古之幽情。
他的山水风景表现得轻松洒脱,因为不必强调特定时空、特定对象的客观性,也不必受形体的拘束,任凭思想自由飞翔,最能抒写胸中逸气。作品如《东方初晓》、《动与静的和谐》、《滴水穿石》、《雨过千重翠》、《绵绵春雨不觉晓》、《瑞雪初晴》等,这些画不但景色美好,而且笔墨微妙,传统笔墨兼得水彩技法之助,游刃于阴阳、虚实、动静、刚柔之间,加之松紧、软硬、轻重、干湿处置有度,富有韵味。还有,《春色如梦》、《秋水伊人》、《潺潺秋水晚风凉》等,墨色淋漓,自然渗化,展现江淮水泽的溟?气象。画家善于凭借自由的想象力随意选择视点,在《牧歌》中,运用鸟瞰透视,借助对比强烈的比例关系,在方寸之间画出宏大气势,创造出一种体量上的崇高感。《晓雾初开》,则好像透过轻薄透明的青纱窥视云雾缭绕的初春,笔墨传情惟妙惟肖,意趣无穷。
萧君创作立意真诚、以情感人,汲汲于形式探索和思想锤炼,致力于强化绘画趣味与表现力度,题跋字里行间充满着自由精神,辅以道德文章,含义隽永。可以看出,在他的创作意识中,更关注审美的最高境界??崇高的道德精。观者从他的许多画中,包括画题在内,总能感受到一种伦理力量和道德评价。在他看来,德性是神圣的,无价的,这正是萧君近作不断升华的内在动力。
潘耀昌简介:
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理论教研室史论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负责创办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任系主任、教授,并参与创办《美术报》,任副总编,任高等艺术教育“九五”(文化)部级教材编委。1988至1990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史系和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师从高居翰教授。1996年经文化部审定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
学美术史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辞海编辑委员会分科(美术)主编。
处处是榜样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说古论今
澜沧江畔
七贤醉月
马球图
山鬼
晓雾初开
秋水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