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艺术家汪培金老师(下面简称:汪)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采编人员金蕾(下面简称:金)
金:很长时间没见到汪老师了,想了解下汪老师的近况。
汪:艺术这条路是非常艰苦的,是需要动脑经的。只论画画,每天以笔作画,只不过是个画匠。但是艺术创作要有灵感和情感。因此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看书,看历代来的画论和现在各家各派的画论以及古文,尤其是诗词。以提高画的意境和格调。正如董齐昌先生讲的:一个画家,他的个人修养比他画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在讲中国的文人画。
金:刚刚汪老师说到文人画,能给我们的网友介绍下,什么是文人画吗?
汪: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文人画重意。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匠心独运,可回味无穷。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文人画重简,无干的皆可简,甚至简到 “零”, “零”既是白既是空。“计白当黑”,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空白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的感受,似 “此时无声胜有声”。 文人画重书,张延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论画竹“写竹杆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文人画重墨趣,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所以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中国画历代来上至帝王、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画画,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文人。对文人来说,个人修养比画画本身重要得多。但是现在好多的艺术从业者对这个方面不太重视。要知道没有文人,就没有文人画,没有文人画,何来“雅”字可谈。所以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充实自己,很少作画,一定是很有感悟了,才提笔,希望比以前的画有提高。
金:汪老师除了阅读和创作外,平时还有什么爱好吗?
汪:我的爱好除了作画外,还有篆刻和书法。书法我也重在研究,研究格调,而不是书写。对篆刻的爱好,使我把篆刻的特点融入到画里,所以“大篆入画”也是我作画的特点,这些爱好都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金:您的家中一尘不染,非常的舒适,肯定有位贤惠的夫人吧!
汪:我的夫人的确是位贤惠又有才学的人。她大力的支持我作画,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以及子女的抚养,让我能全心的投入到创作中,我非常的感激她。其实我的夫人也画画的,她也是出自名门,擅长作工笔画和小写意。只是由于家务繁忙,委屈了她。现在儿女都长大了,操心的事也少些了,我们就经常一起外出采风,参加艺术活动,一起作画、一同开画展,相互指点,相互提升。我的夫人很伟大的,我所有的外务事情也都是夫人在帮我办理,风风雨雨的不知道多少年来,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