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人物专题
老艺术家周道南老师专访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专稿 2007-03-31 17:52:2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老艺术家周道南老师(以下简称南)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采编人员金蕾(以下简称金)

金:周老师,2002年您出版了您的一本诗书画集,《周道南诗书画集》。很想知道其中的一些细节内容,能否具体的较为详尽的向我们介绍下这本书?
南:当然可以。先说我出这本书的目的,并非完全想显示自己有什么能耐,而是想作为一种浅易读物,向有志学习诗书画的青年朋友和离退休的老人们(擅长者除外),提供一点自我体会,以备参考。成就远远谈不上,比知名作家的作品,不免可笑,但因是自己经过的历程,从中略可见本人在追求诗书画方面的行踪轨迹,也可看出其中哪些算是作品,哪些不值一读。我个人以诚恳的态度,在行家们的面前接受各种意见,认可的要听见,批评指责的更是欢迎。正因如此,自己也才敢全盘拿出来,并斗胆称为诗书画集。下面你要问什么,我可以一一奉告。

金:想问问您,是什么让您走上诗书画这条艺术道路?
南:自幼受家庭影响,父亲能写一手颜字,又会作诗。我耳濡目染,平常听他吟诗的音调,高地顿挫,非常悦耳,我虽不懂其妙,但时间久了,也知字分平、上、去、入四声。不知不觉,我也会调四声了。这是我早期对诗的接触。书和画还受家乡的一位葛先生的影响。葛名星若,是扬州著名的画家陈锡蕃的学生,与我父亲是好友,我家也挂有他的字画,故我对葛十分的倾倒,总想有朝一日也想学到葛先生的本领。这原是一种朦胧的梦想,哪知兴趣却起于此时,以后竟成了我终生的爱好。退休后,仍是乐此不疲,感到生活相当充实,还交到了不少朋友。

金:您对学习古典(亦称传统)诗词,应该有一些心得,能跟我们分享吗?同时您认为传统诗词的前景将会是怎样的?
南:我正式学习诗词是从读唐宋古人的名篇开始的。读熟了,就琅琅上口,自然而然平仄也就掌握了。我的体会要从熟读《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入手。这里又要先读绝句,因绝句最讲平仄,容易入门。然后读五、七言律,律诗更多一层要求。既要掌握平仄还要掌握对仗,不仅词性要对得工整,平仄尤要协律。平仄是一大关,非过不可,过不去,便无法谈诗,无法进一步探讨意境、风格、遣词、炼句等等。平仄只是起步的要求。虽然人人都知道,但是要真正作到不错,又非人人一蹴能就。原因之一,是对汉字的旧四声不熟,然而要学习古诗又非依照旧四声不可。普通话里的四声不能全部合用,故矛盾常在这里,争论古典诗词要否继承发展的问题也多半在这里。我认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美妙绝伦,有为其他文体不可代替的艺术魅力和文字功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特有的国之瑰宝无论时代如何人发展,社会如何进步,诗词必会得到继承和发扬的。古往今来,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学做诗,成为诗人,将来的古典诗词学的人可能不多,但依旧会有人去研究、创作,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永久存在,则诗毋庸置疑的事。改革开放后,全国古典诗词的兴旺局面就是证明,足可预示将会随着时代的步伐赋予新的内涵,继续辉光于未来。


金:我们看到书中楹联部分佳作不少,且嵌字联居多,请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吧!
南:我作嵌名联,与作诗填词有相似之处。我总喜步人家的原韵。嵌名联,因已先有人名,就等同人家的原韵,只要将名字嵌入即可,且比诗步原韵更为自由灵活,名字可以上下任意安放,容易成句。还因常有人要我写字,并提出要将名字嵌入,所以嵌名联就占了多数。

金:撰嵌名联有哪些具体要求?
南:首先立意要切合本人的身份特点,如职业、个性、学识、爱好、特长、荣誉、家庭等等。要从其人的这些方面去取材,去构成精确的语句,要显现出该联惟有此人适用方佳。其次,上下联的内容要各有侧重,不能说同一事情,例如上联讲他本人的成就,下联不妨谈他的父母或子女,或社会对他的评价。还可借古人古事,用指此人此事,用的恰当,更能见联的妙趣。再就是平仄定要协调,对仗定要工稳,一个字也含糊不得,若平仄不协,对偶不工,全联的框架就倒了,意思再好,也无欣赏价值可言了。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