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周道南老师(以下简称南)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采编人员金蕾(以下简称金)
金:周老师,2002年您出版了您的一本诗书画集,《周道南诗书画集》。很想知道其中的一些细节内容,能否具体的较为详尽的向我们介绍下这本书?
南:当然可以。先说我出这本书的目的,并非完全想显示自己有什么能耐,而是想作为一种浅易读物,向有志学习诗书画的青年朋友和离退休的老人们(擅长者除外),提供一点自我体会,以备参考。成就远远谈不上,比知名作家的作品,不免可笑,但因是自己经过的历程,从中略可见本人在追求诗书画方面的行踪轨迹,也可看出其中哪些算是作品,哪些不值一读。我个人以诚恳的态度,在行家们的面前接受各种意见,认可的要听见,批评指责的更是欢迎。正因如此,自己也才敢全盘拿出来,并斗胆称为诗书画集。下面你要问什么,我可以一一奉告。
金:想问问您,是什么让您走上诗书画这条艺术道路?
南:自幼受家庭影响,父亲能写一手颜字,又会作诗。我耳濡目染,平常听他吟诗的音调,高地顿挫,非常悦耳,我虽不懂其妙,但时间久了,也知字分平、上、去、入四声。不知不觉,我也会调四声了。这是我早期对诗的接触。书和画还受家乡的一位葛先生的影响。葛名星若,是扬州著名的画家陈锡蕃的学生,与我父亲是好友,我家也挂有他的字画,故我对葛十分的倾倒,总想有朝一日也想学到葛先生的本领。这原是一种朦胧的梦想,哪知兴趣却起于此时,以后竟成了我终生的爱好。退休后,仍是乐此不疲,感到生活相当充实,还交到了不少朋友。
金:您对学习古典(亦称传统)诗词,应该有一些心得,能跟我们分享吗?同时您认为传统诗词的前景将会是怎样的?
南:我正式学习诗词是从读唐宋古人的名篇开始的。读熟了,就琅琅上口,自然而然平仄也就掌握了。我的体会要从熟读《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入手。这里又要先读绝句,因绝句最讲平仄,容易入门。然后读五、七言律,律诗更多一层要求。既要掌握平仄还要掌握对仗,不仅词性要对得工整,平仄尤要协律。平仄是一大关,非过不可,过不去,便无法谈诗,无法进一步探讨意境、风格、遣词、炼句等等。平仄只是起步的要求。虽然人人都知道,但是要真正作到不错,又非人人一蹴能就。原因之一,是对汉字的旧四声不熟,然而要学习古诗又非依照旧四声不可。普通话里的四声不能全部合用,故矛盾常在这里,争论古典诗词要否继承发展的问题也多半在这里。我认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美妙绝伦,有为其他文体不可代替的艺术魅力和文字功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特有的国之瑰宝无论时代如何人发展,社会如何进步,诗词必会得到继承和发扬的。古往今来,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学做诗,成为诗人,将来的古典诗词学的人可能不多,但依旧会有人去研究、创作,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永久存在,则诗毋庸置疑的事。改革开放后,全国古典诗词的兴旺局面就是证明,足可预示将会随着时代的步伐赋予新的内涵,继续辉光于未来。
金:我们看到书中楹联部分佳作不少,且嵌字联居多,请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吧!
南:我作嵌名联,与作诗填词有相似之处。我总喜步人家的原韵。嵌名联,因已先有人名,就等同人家的原韵,只要将名字嵌入即可,且比诗步原韵更为自由灵活,名字可以上下任意安放,容易成句。还因常有人要我写字,并提出要将名字嵌入,所以嵌名联就占了多数。
金:撰嵌名联有哪些具体要求?
南:首先立意要切合本人的身份特点,如职业、个性、学识、爱好、特长、荣誉、家庭等等。要从其人的这些方面去取材,去构成精确的语句,要显现出该联惟有此人适用方佳。其次,上下联的内容要各有侧重,不能说同一事情,例如上联讲他本人的成就,下联不妨谈他的父母或子女,或社会对他的评价。还可借古人古事,用指此人此事,用的恰当,更能见联的妙趣。再就是平仄定要协调,对仗定要工稳,一个字也含糊不得,若平仄不协,对偶不工,全联的框架就倒了,意思再好,也无欣赏价值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