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于海峡两岸的故宫珍瓷首次聚首山城:来自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二十件珍瓷高仿品正在重庆联袂展出。
目前,中国文物学会组织的“海峡两岸国宝珍瓷高仿发行活动”正在重庆三峡博物馆举行。该活动展出了珐琅彩、青花、粉彩、斗彩等釉彩类型的二十件来自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瓷高仿品。
该活动负责人陈剑称,这些高仿品原件有十四件珍藏在台北、六件珍藏在北京。这是海峡两岸顶级国宝瓷器历史上首次同台聚首,也是珍藏在台湾的稀世名瓷首次以高仿品这种实物形式在大陆展示。
据介绍,高仿品原件包括十七件清乾隆时期的精品文物和三件元、明成化、清康熙时代的青花瓷珍品。
其中,在元代就被誉为“国窑”的青花瓷造型古朴典雅、釉色晶莹艳丽、纹饰多姿多彩、浓淡晕散、青翠披离;创烧于康熙、失传两百余年的珐琅彩工艺首次运用在这批高仿品中,使这一传统“绝活”再现于世。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故宫的一万多箱瓷器、书画等文物为躲避战乱被迁移到中国的南京、上海和西南大后方等地,部分南迁文物后又迁往台湾,至今收藏在于一九六五年建成的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