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准“高潮”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在1995年-1996年。当时,北京翰海公司推出的海外“回流”的北宋张先《十咏图》手卷,以1980万元人民币成交,被故宫博物院购得。接着1996年中国嘉德推出的傅抱石的《丽人行》横批,以1078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两件名家精品高价位成交,带动了艺术品市场中国书画价格的迅速提升。
此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各种经济行为紧缩的形势下,艺术品拍卖也渐渐进入了萎缩期。2003年“非典”过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了第二个高潮。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艺术品市场呈“三五年一盘整,十年新一轮”的规律。国内和省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从2005年至2007年底,艺术品市场将完成自身盘整和力量积蓄,完成攀高的准备。市场分析人士预言自2007年始,中国将迎来艺术品投资的“第三次高潮”。
艺术品投资“八面来风”
中国传统书画、古代瓷器、古代文玩杂件,仍然是艺术品市场的主体。
专家预测,在第三次艺术品投资高潮中,无论是艺术品门类、投资潜力、艺术品市场领域,都要比前两次更为广阔。其特点一是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中国传统艺术品将进一步增大份额;二是中国艺术品中的精品书画、瓷杂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新高价位;三是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家将继续成为引领艺术品一、二级市场的“风向标”;四是改革开放后获利的第一批古玩藏家将把藏品陆续投放市场,一大批珍宝级藏品会陆续“出水”,艺术品板块将继续做大;五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整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必将促使拍卖公司重新洗牌组合,各类艺术品市场将不断完善、规范,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六是广大投资者、艺术品收藏家经过20多年的投资经历,心理承受能力稳定,更趋于成熟、理性,客观上对艺术市场的泡沫行为和艺术品真赝的辨识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更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市场评论
2007年文物艺术品市场投资“大势”
| 相关文章>>更多
蔡武出席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开幕式 香港展出“国采朝章——清代宫廷服饰” 北京海关向国家文物局移交万余件文物 百方清代宫廷印玺亮相厦 “历史印迹——清宫帝后宝玺展”在厦门市博物馆开幕 国博与社科院携手展出殷墟文物精品 《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出版座谈会在故宫举行 百年国博——中外博物馆馆长论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