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路精彩
历尽清寒写梅花-李子明
2007年上海高峰论坛演讲稿 2007-12-01 10:53:3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明代画家陈道复在梅诗中写道: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折取一枝悬竹杖,归来随处有幽香。”元代诗人丁鹤年也赞梅花:“姑射仙人炼玉砂,丹光晴贯洞中霞。无端半夜东风起,吹作江南第一花。”也许,我生来与梅花有缘,自幼对梅花特别喜爱,情有独钟。孩提时代,只要看到梅花,总是被烂漫的花姿所吸引,左右留连,不忍离去。九岁考入长沙市少年之家美术班,以一颗童稚之心学写梅花;六十年代初,下放农村跟人学漆艺,也以梅兰竹菊和花鸟虫草为学艺的主要目标;后来参加供销社工作,因说我“善画”,便做起了制镜工艺,也主要以梅兰竹菊为题材进行创作,为广大消费者服务;退休以后,以老骥壮怀之心,四处求师学写梅花,终于踏进了艺术的殿堂。     也许,是梅花清雅素艳的风韵,傲霜斗雪的品质,寓蕴着我的个性和人生,使我从小由爱梅赏梅,逐渐走上了写梅画梅之路,并且一路从苦寒中走来。     我写梅花,既注重临习大家名作,从中吸取丰富营养,又注重实地写生,对景作画。从真实的万花丛中领悟梅的风采和神韵。我在庐舍旁开辟了一个小梅园,手植数十株各类梅树,经常雪地写生,雨中叹赏,月下清观。将不同环境中的梅花形态风韵映于心间,跃然纸上,使画作逐步从形似走向神似,不断得到升华。     

    我写梅花,还注重从前人的吟咏中理解梅的精神和品格,以提高和增强画的意境。我从古人那里收集了数十首咏梅诗词,经常吟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众芳摇落独喧妍,占断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等,这些美丽动人、清新淡雅的诗句,既是我心灵的美好享受,又为梅图创作意境,提供了宽阔的想象空间。       我写梅花,还喜欢按照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借助梅花的自然形象,采用象征和寓意手法,赋予它某种美好吉祥的意义。比如,古人常言,梅具四德,初蕊为元,开花为享,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又说,梅开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寓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谐于一花;又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溶于一纸,梅竹松岁寒三友作于一画,这些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使画作融入了人民的生活,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由于个人的不懈追求,近几年在梅花创作上有了新的进步,正在由一个梅花业务作者,向专业画家迈进,其作品先后获全国医药职工书画大赛优秀奖;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二O O 四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嘉华杯书画大赛金奖;二O O 四年中国书画大观金奖;中国现代艺术收藏大典金奖;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获“中华当代艺术精英奖”;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入选作品。二O O 四年我在长沙作梅花画展时,全国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先生亲笔提词,并题写展名;中国美协理事湖南省美协主席朱顺德先生盛赞我为“天下一梅痴”;全国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先生在开幕式上称我为“湖南的王成喜”。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采访和报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将以荣誉为动力,以成绩为起点,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懈追求,争取更大的收获。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