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展览资讯
《瞭望》文章:中国当代艺术被忽视的历史
文章来源:瞭望 2007-12-06 09:20:5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1985~1990年,这一后来被称作“85新潮”的时期,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和文化转型的开始

  11月26日,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萨科奇来到北京“798”当代艺术区,参观了正在这里举办的“85——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展览。

  展览收集了30位艺术家个人及组合的137件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特定年代的艺术思考。

  当艺术评论家费大为1986年携带1200张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幻灯片到法国时,他没有想到他的那次法国之行竟然改变了西方人对于中国艺术的看法。

  这位生于上海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81级毕业生,在巴黎举办了许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讲座,但直到他见到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让·于贝尔马尔丹先生时,他才来了兴致。

  “中国也有当代艺术?”马尔丹听说“费在到处开讲座”,他感到好奇。在看过费大为为他精心挑选的200张幻灯片后,马尔丹问,“你一共有多少幻灯片?”“1200张。”“我全看。”

  马尔丹在法国文化部认真研究了两天。“在幻灯机的几个灯泡都烧坏了之后,他决定和我一起来到中国。”费大为回忆说。

  马尔丹的中国之行

  “我安排了详尽的行程与会见名单,包括艺术家、批评家和中央美院的教授,让马尔丹先生全面了解到了中国当代艺术与美术教育的现状。”费大为说。此外,马尔丹还拜访了学贯中西的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

  1987年的这次中国之行,让马尔丹先生饱览了他前所未闻的“中国当代艺术”。他的日程包括与艺术批评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系的高名潞长谈,与来自哈尔滨、常常使用“灰色幽默”及大尺度头像手法进行嘲弄的艺术家王广义交流。随后他们去了南京、杭州、上海、厦门、广州、香港等地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室。

  “时间很紧,很遗憾,我们没去四川,那里活跃着许多西南画派的艺术家。”费大为说。

  1989年5~8月,马尔丹在其执掌的法国蓬皮杜中心举办了“大地魔术师”当代艺术展。展览邀请了50余位来自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艺术家,与另外50位西方现代艺术大师联合展出,表现了对不同文化间关系的思考,宣告“‘我们’不是惟一的,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当西方艺术的追随者。”展览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

  费大为受邀参与了展览的策划,并负责中国艺术家的挑选和组织工作,黄永砯、顾德新和杨诘苍获邀参展,这是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西方高水准的国际展览。

  “不能看了照片就走,作为策展人的马尔丹先生坚持要与艺术家本人对话,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费大为说,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尊重艺术家。

  那个催生当代艺术的展览

  1985~1990年,这一后来被称作“’85新潮”的时期,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和文化转型的开始,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次创作高潮和重要转折点,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和艺术家纷纷涌现,从此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艺术的走向和格局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关系。

  1989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把这次前卫运动推向了高潮,展出了“中国第一代当代艺术家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王广义“打着黑格子的毛泽东画像”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由此奠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艺术评论家周彦回忆说,中国美术馆是当时“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当代艺术如此叛逆肯定很难进入,“我们与文联、文化部进行了多次沟通”。

  作为意义非凡的“’89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评论家王明贤回忆说,“资金筹备很艰难,赞助非常难找”,经过高名潞等人的奔波,他们找到了《读书》《美术》等刊物和协会的支持,同意承办展览。作家冯骥才听说正在酝酿的展览时,“非常感动”,他任主编的天津文联《文学自由谈》刊物提供了不少资助。

  北京商人宋伟也是这个展览的主要资助人。“此前举办的‘人体艺术展’很轰动,排队买票的人很多,一些赞助人也认为这次‘不一样’的展览是赚钱的机会”,王明贤说,“当时艺术家特别困难,画能卖几百块钱就不错了。”

  费大为回忆说,有位艺术家借了5000元去参展,他的月工资是50元。“现在还会有人借工资的100倍去追求艺术吗?”

  所谓85新潮

  1985年之前,艺术与政治“关系暧昧”,但随着更多艺术家从美院毕业,踏出国门,在当时极力推动开放的大背景下,“鼻子十分敏感”的中国艺术家开始“冲破社会现实主义几十年的束缚,重塑自身的艺术”,费大为说。

  他说,另外一个“’85”运动的“导火线”是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这是当时有史以来国内最大的美展,“这是一个开放的标志,批判‘文革’的极左思潮,要回到‘文革’以前去”,但年轻一代说他们“不要回头”,他们要展示自己的东西,于是艺术界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作品风格的变化在艺术家方力钧的画中有明显体现,他最早如很多画家一样“在农村画农民”,很现实主义去地反映,然而“’85”时,他作品中的农民脸部抽象、夸张甚至狰狞。其代表作《呐喊》中描绘的打着哈欠的“光头”于1993年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封面。分析人士认为,方力钧作品中的图像之于西方社会,代表着刚刚冲破禁忌的中国。

  费大为认为,“’85”时期是一段在中国艺术史上“被人忽视的珍贵历史”。于是20多年后的今天,他与著名收藏家、比利时男爵尤伦斯夫妇一道,在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85新潮”回顾展,展览从11月持续到明年2月。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