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人物专题
画家朱伟:本土艺术很危险 现代画家太分心了
来源:南方人物 2007-12-14 13:55:4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从结果来看,中国现在的艺术是落后的,你无法判断它的动机和出发点,因为都是西方艺术的翻版。别人做出“一”,你能做出“二”吗?最后只是翻版,硬着头皮接轨。
   
    说起11月23日-12月6日在香港的个展,朱伟没精打采,因为它是“谁在操纵中国当代艺术”的又一例明证。
   
    朱伟的工作室在今日美术馆旁的苹果社区。在那里,记者看到著名的上过美国《时代》周刊的邓小平画像(1997),以及取材于《天工开物》以线为主的《梦游手记二十五号》(1998),等等。他一直用宣纸和毛笔,画工笔画。
   
    “如果艺术失去吸引力,问题出在艺术家身上。从技术上讲,现代画家的技术不如古人,因为诱惑多,太分心,浸淫、把玩得少;从内容上讲,今天的艺术家没有回到人,不能以人格的力量来作画。”八大山人、石涛、龚贤画中流露的叛逆又隐退的姿态,都是他长期默诵于心的精神源头。
   
    向八大山人学习
   
    八大是朱伟最喜欢的画家,无论其构图还是情感,都对他产生过很深的影响,譬如大白圈中那一点墨的鱼眼睛。比较八大的《鱼鸭图卷》(1689)和朱伟的《北京故事》(1993),能明显发现人群和鱼群持同样的“白眼”——向上看,向一边看,向眼角外看——鱼大约天生如此,好认路往前游;人呢?处在变动剧烈的世界,灾难、恐惧、危险……前途,一无所知;命运,毫无把握。无可奈何,无名怒火,无精打采,无依无助……所有这些情绪,均可付诸一个白眼。
   
    《广场九号》,在水墨画本该题款的位置上,是摇滚歌手崔健的歌词。朱伟曾被称为朋克画家,他跟摇滚乐、地下电影都曾亲近。1995年,他为崔健乐队画了一块19米的幕布,乐队带着去巡演。
   
    著名的《乌托邦》系列的最后一张,约7米×8米,是迄今最大的一张中国水墨画。
   
    早年他画过一张单色画,觉得不好看。过了两年多,改成雕塑,“效果真的很好。我不是为做雕塑而做,而是这个主意平面解决不了,才用三维。”那两个倾斜站着的中山装小胖子,就是2003年朱伟纽约个展上被 IBM公司高价买走的《中国 中国》。
   
    经历了“后八九”、“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泼皮”等等潮流,当代艺术因缺乏本土因素的滋养尽显疲态,成熟的艺术家开始尽量回避这些越来越群氓的标签。
   
    画了这么多年,有进步吗?“水墨画需要功夫,我自觉功力见长。”朱伟说。
   
    状态最好是什么时候?“无知无畏的时候。”
   
    批评家很讨厌
   
    “现在,批评家对当代水墨画的态度是不敢碰。水墨跟当代搁一块儿,怎么着都别扭。在他们看来,水墨本身就不当代!所以他们没法说,不说,谁说不带谁玩。这是很不公平的。
   
    “本该对艺术创作起到警醒作用的批评家们,现在流行的是顺坡下驴,说便宜话。比方你头上长包时他不说,非得等到流脓了,他才说,‘哎呀,这包化脓了,你得注意啊,哈哈哈。’这有什么用?”
   
    现在,拍卖行一咳嗽,画廊和富商全奔油画去。有眼力的炒家面对一幅作品,先看材料,画布上的油彩,认;宣纸上的彩墨,摇头。“也就是说,惟有西方人认可,你才能红。”于是朱伟也认了:“我没有一幅画有卖相。”于是他怀念起那个打倒地主老财、从人家里抄出地契账本以及一卷一卷一轴一轴水墨画的年代。
   
    近年美院的招生指标也可见水墨衰落之一斑。每年传统水墨专业只招3-4人,报考的没几个,而油画专业几百人挤得打破头。朱伟说:“我原先只在技术上委屈,现在我在整体上都自卑,水墨画越来越势单力薄,这等于咱们自己说,本土的确是不灵,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耽误了么?”
   
    朱伟说他更看重一个艺术家提供线索的能力,就是说他能让其他人接着往下走。
   
    “从结果来看,中国现在的艺术是落后的,你无法判断它的动机和出发点,因为都是西方艺术的翻版。中国现在追这个追那个,没明白人家是怎么想的,那都是瞎追,别人做出‘一’,你能做出‘二’吗?最后只是翻版,硬着头皮接轨。”
   
    在他眼里,中国当代艺术史仿佛是一个又一个拥抱国外艺术的运动史,“真正通过运动受益的人总是少数,大部分人会妥协,本土艺术样式则会消失。在以西方艺术为主流的各种展览中,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乐子而存在的处境,并没有改变。”
   
    朱伟
   
    1966年生于北京,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1993年开始以中国水墨画在国际大型展览上露面,并在纽约、香港、新加坡、布鲁塞尔等地举办个展三十多次,其水墨作品被国内外二十余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由其水墨画稿改成的大型铜雕矗立在纽约曼哈顿麦迪逊大道。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