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工作中》-多媒体光源
2007年3月30日至2007年6月10日,英国泰特博物馆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些来自遥远东方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给了所有参观者一次直观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机会。那么,在这些西方人的眼睛里,又是如何认识这群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品与艺术家的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展览简介里窥得一斑。
中国当代艺术所蕴含的能量并不像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般的被包容,被吸收,被归纳;这里,有无数的尝试,无数的方式,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核心来代表当代中国艺术。任何关于这个国家以及它的艺术的单一或连贯的符号都溃散成一片开放空间中的无数种可能与机会。
曹斐-谁的乌托邦(Whose-Utopia)2006-录像
在“真实的魅力 – 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中我们并不打算穷举中国当代艺术,取而代之的是精选了自2000年以来的一些具有关注点的作品,以及艺术家本人对于现代艺术具有前瞻性的作品。其中不乏元老级人物,他们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影响深远;当然也有新秀,他们对于工作与新念头的无穷尽的激情与兴趣,都在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洪流一路向前。
之所以选择2000年作为分水岭有着很深的含义:这个新千年的交替在中国经济与社会多方面都意义重大 –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3年中国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资格。这些世界交往的愈加广泛与信息的进一步解放,都对2000年以后的艺术作品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与影响。同时,随着社会逐步富裕起来,艺术家拥有更大的空间与财力来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创作。
顾德新-《灯的漏斗》(Light-Funnel)2007-多媒体,光源以及声音设备
2000年始的中国对于当代艺术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关注,不论是从政治层面还是平民百姓而言,都开始意识到在当代文化中所蕴含的力量,是可以在世界舞台上产生影响的。这种关注表现为对于当代艺术家社会地位的认可以及为他们所提供的越来越多的机会。
于是,现在也许是我们开始认识这些中国艺术家的最好时机:带着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额外关注,以及对于这个国家人力与原材料产品的诸多认识。也许,这个时刻之后,我们将不再有机会,不再有可能,找到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家有机会表现如此喷薄欲出的勃勃野心。
(编者注:本届展览共选择了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出。作品的风格与手法不拘一格,既有图片、影片、实物、雕塑、绘画,也包括焰火、光线与人体,甚至是甜品作为创作基础。展览在利物浦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