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的《赤壁图》近日以7952万元落槌,创下了中国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与此同时,曾被公认为今年秋拍两大“热点”的《元人秋猎图》和唐摹本《王羲之——妹至帖》却相继流拍,有专家指出,市场就是这样瞬息万变。
新纪录不新鲜
2007年,各种拍卖会上拍出的天价和纪录,几乎让每一个投资者都感到目眩。4月,徐悲鸿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万港元成交,创下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5月,陈逸飞的《黄河颂》以4032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内地油画的最高拍卖纪录;仅仅半月,吴冠中的《交河故城》就以4070万元再次刷新了纪录……到了年末秋拍,创新纪录更是不断涌现,《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以7424.7万港元成交,创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最高纪录;白玉鹤鹿同春笔筒以5408.7万港元成交,刷新了白玉雕刻的世界拍卖纪录;仇英的《赤壁图》以7952万元人民币落槌,创了中国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最高价纪录;一对清乾隆紫檀方角大四件柜以2800万元人民币成交,打破了中国家具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由此,许多业内专家指出,国内外藏家的根底已经越来越扎实。只要拍品好,就不必担心没有买家。尤其是较为少见的经典之作或是收藏与著录清楚的拍品,更为藏家看好。
著名艺评家郭浩满预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高潮将出现于2009年前后,随着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相继召开,中国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将不断被世人看好。在新的拍卖高潮中,上亿元一幅的中国名画作品将会出现,2010年后,中国艺术品将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国外艺术基金将跻身中国市场。
追捧精品投资
“拍卖越来越难做,市场越来越看不懂了。”一位拍卖业人士对记者如是说。2007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与2006年相比略显矜持。拍卖场上很难见到竞买大军奔走赶场的景象,更没有了中小投资者热闹扎堆的场面。细究各大拍卖行2007年的业绩,显示出“高成交额,低成交率”的特点。仅几件高成交价的精品,就占到了成交总额的60%。由此可见,买家正日趋理性,“追捧精品”投资渐成时尚。
细观察内地拍卖,精品上拍的数量明显少了些,人气也差了许多。尤其是瓷器、玉器拍卖专场,成交率大都不尽如人意,更有不到20%的成交率。专家指出,瓷器收藏似乎进入了低迷时期。与2006年买家在瓷器拍场上竞相举牌不同,高档重器悉数归主,低价拍品纷纷流标。业内人士发现,许多拍卖公司甚至一些知名拍卖公司越来越不会拍,面对国际拍卖公司的影响和内地拍卖公司竞争的双重压力,许多拍卖公司越来越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公司拍什么,他们就克隆什么专场,结果,市场越来越饱和,成交率越拍越低,出现了“低成交率,高成交额”的趋势。
古玩杂项升温
2007年,伴随着新拍场的开辟,各家拍卖公司纷纷推出新的拍卖门类,以往只起点缀作用的杂项开始大行其道,包括玉挂件、摆件、佛像、漆器、印石文玩等。
2006年受香港苏富比佛像专场影响兴起的“佛像热”,今年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更加高涨。继匡时国际、北京翰海等力推佛教造像专场后,一些拍卖公司不再犹疑,纷纷推出类似的拍卖专场。
狂飙突进的内地金铜佛像拍卖,使得2007年秋拍的成交纪录直接从2006年的明代铜鎏金文殊菩萨像924万元成交改写为宣德无量寿佛2750万元落槌,这一价格一跃占据了全球佛像拍卖成交价的第五位。如此迅猛的上涨势头不能不让业内人士怀疑,著名佛像研究专家金申就表示,佛像价格攀升的如此之快、如此之高真有些不可思议。另一位资深佛像研究专家则建议,藏家应该从佛像的题材、材质、工艺、大小、保存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衡量佛像的价值。他提醒买家,随着拍卖公司纷纷开辟佛像拍场,如何选择精品,避免风险,应该成为藏家首先考虑的问题。
投资收藏须慎
收藏界有条“金科玉律”:不怕买贵,只须买对。只要东西“开门”,即使眼下觉得价钱哽在“喉咙口”,但随着时间推移,总有“翻身”的一天。若贪便宜,从不正规的渠道买到膺品,说不定就会末日到头。
中国艺术品收藏大家张宗宪日前来到北京,讲述了他的收藏之道。“好的艺术品,价低的时候只要压得住一定会再涨的,等个5年10年总会涨,因为好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少。藏品不是今年买了明年就要卖出去,你要藏个5年,等人家都忘记了,到时再拿出来价钱就会比较高。如果买卖间隔时间太短,市场也就差不多快到头了。”
佳士得中国区业务拓展部董事翁晓惠也对记者说,艺术品收藏的种类很多,关键要看收藏投资者的喜好。现在中国艺术品中好的瓷器越来越少,以后一定会往其他的项目发展,前一段时间文房市场开始活跃,而佛像以及很多还没有成长起来的项目应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漆器、犀牛角、笔筒、文房等藏品就有比较好的前景。
著名收藏投资专家、文物鉴定专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榆提醒投资者,收藏要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爱好、经济实力来决定,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一般的艺术品到精品收藏,要有一个渐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