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为“出土珍宝:中国考古文物展”目前在加拿大维多利亚艺术馆内举行。这些在中国出土的文物大多来路不明,对于这种通过非法途径取得的文物是否能获准其展出,在加拿大当地引发了一场争论。加拿大部分媒体称该次展览应取名为“盗墓者”,因为展出的将近500件文物多盗取于中国古代墓址。
批判与自省——我国大批被盗文物在境外展出(图)
拥有者三缄其口
展出的近500件文物,年代跨度自殷商至唐代,达2000多年,其中包括汉代鎏金铜龟镇纸、嵌绿松石青铜带钩、随葬陶俑、铜鼎、漆器、唐三彩制品和金银器、首饰等,据展品提供者宣称,全部展品估价约达400万至700万美元,或者更多。
500件展品整整占据了艺术馆的两大展厅,其中2/3为多伦多实业家、收藏家乔伊·塔南博的私人藏品。
据报道,塔南博家族是多伦多有名的富豪、实业家、慈善家和博物馆资助人,他们曾向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汉密尔顿美术馆、安大略省立美术馆等多家机构有偿提供展品。在加拿大,资助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事业可以享受相当程度的税收优惠。塔南博父子屡屡展出各国走私文物的行为多次遭到非议。
由于近年来中国文物市场价格走高,塔南博家族频频展出中国文物。他们曾坦言,许多中国富人对购回中国文物很有兴趣。由于参观者屡屡发难,塔南博父子此番都以“休假”为由回避,并且对各路质疑和反对不置一词。
实际上,此次展览1/3的展品来自画廊本身,而这些展品来路同样不正,其中大多数属于孟席斯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上世纪20至30年代在中国当传教士,这些文物都是他们在此期间从盗墓者和文物贩子手中所购得。大维多利亚艺术馆的亚洲馆馆长巴里·提尔承认展览的确具有争议性,他说:“中国艺术最灿烂的艺术成就都被埋在了地下,而这些古代文明的杰作都是通过偷盗者之手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然,类似的事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国家文物局
被盗中国文物不应公开展览
文物被盗墓者盗取后,几经辗转,落入海外私人藏家手中。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已到足以办展览的地步。对此,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相关人士表示,确定为非法盗取并非法流出境外的中国文物,不应在公开场合展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认为,明知来源非法,还举办展览,有违199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颁布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仅让非法展品堂而皇之地拥有和炫耀,也鼓励和煽动更多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得中国文物。这一错误导向,更有悖于《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即非法挖掘的文物也视为被盗;被盗文物的持有者应该归还被盗文物。
当然,我们在批判的同时还应该自省,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文物案件报告制度和公布制度。在追索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时,这也是有利证据之一。因为按规定,被盗文物的善意取得人在归还时,有权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如果不及时公布被盗情况,文物持有人就可视为善意取得人。
盗墓何以屡禁不止
有关专家表示,近来大遗址古墓葬被破坏和盗掘的事件多发,已形成了继西汉时期为取铜器铸钱而盗墓、清朝时为考据历史而盗墓之后第三次盗墓高峰,而且远比前两次猛烈。在中国,各类大小历史遗址总数超过40万个,而这其中大部分是墓葬,要在这么大数量的遗址周围设立防范几乎没有可能,盗墓现象也就因此屡禁不止。而近年来,随着古玩交易合法化,古代艺术品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在利益驱使下,古墓中的宝藏时刻受到被不法分子盗取的威胁,一些不法交易商与盗墓者之间已在暗处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另外,现在还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制度来管制盗墓者的销售渠道,从陵墓中挖掘出来的文物都在黑市交易,很多国宝级的古董就是从这些黑市流到海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