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画廊
劳伦斯
上海香格纳画廊的老板劳伦斯(全名劳伦斯·何普林,Lorenz Helbling)向来被称为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不过这很有些夸张,因为劳伦斯虽然中国话说得可以,但为人低调,遣词用语也很吝啬,实际上可谓不善言辞。不过他有一个词经常挂在嘴边:“有意思”。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中国当代艺术了。
2007年实现“华丽转身”
对于劳伦斯,2006年是一个特别的年头:画廊成立10周年,从在上海商城的长廊酒吧的一面墙做起,当年就首次被英国著名的《艺术评论》(Art Review)杂志评选进入当代艺术世界百人榜之列。不过以旁人的观察,2007年香格纳画廊变化不小,套用一句流行的话,那就是实现了“华丽转身”——夏天在莫干山路的画廊本部经过了装修,展览空间与办公场地焕然一新,还新开了五角场800号的新空间;画廊充实了工作人员;各种展览和活动可以分头进行。
据劳伦斯介绍,因为有人专门做博览会的工作,参加的项目也就多了起来。譬如在巴塞尔博览会上,除画廊付费空间常规的展览外,他还办了两个特别的展览——《聚焦上海》群展和“艺术无限”的《徐震18天》个展。在下半年的迈阿密、巴塞尔,劳伦斯也做了一个免费项目,即徐震的《超市》,同时他还参加了法国的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等。而威尼斯双年展中也包括了合作的艺术家杨振中、杨福东等。此外,香格纳画廊和国内外艺术机构的合作也进一步得到拓展。如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魏光庆个展、在新加坡美术馆举办的曾梵志个展等;而与画廊的合作方面,也有了诸如瑞士画廊做的张恩利个展,美国画廊将为徐震做的个展等等。
劳伦斯认为:“2007年我们的展览节奏还比较乱,跟着艺术家走,今年希望计划做得好点,把展览档期延长。”他表示,香格纳画廊今年还将继续与美术馆合作,已经筹划的项目包括为丁乙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博览会期间的个展,孙逊在洛杉矶的哈默美术馆的展览等等。他还透露,去年香格纳还与一些从未合作过的艺术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如梁绍基、石青、张鼎、孙逊、朱加、刘维艰等。而一年下来,他仍继续入选当代艺术世界百人榜。
做画廊要掌握两种平衡
劳伦斯指出:“画廊是做生意的,但对画廊的商业性质要看你怎么理解。画廊办的展览,当然是为了销售,但许多展览一下子是看不到销售前景的。我办的展览中,许多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哪些是不能赚钱的。我们2007年就作了不少这样的展览:如梁绍基、张鼎、胡介鸣的装置展以及李山与新艺术家孙逊的个展。其中有不少是美术馆应该资助的项目,如孙逊的作品,一年只能做一件,陆春生的《化学史》是一部一个多小时的录像,也不会有人买。”
对这一现状,他表示这其中涉及到艺术的特点。“艺术需要创意、创新,艺术家的创作取得成功后,不能像一般商品一样成批生产,而是要不断创新。创新需要实验,需要打破已经成功的模式,画廊就要资助这些艺术家办新的展览,从事新的实验,努力创新。”而在去年九月的“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做的王广义的个展就属于这种性质。
对于画廊来说,是不是能资助无名的年轻艺术家办展览,是不是能资助成熟艺术家的创新实验展览,涉及到画廊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有效地推广艺术家,这会考验画廊对艺术家的吸引力。对此,劳伦斯称:“要掌握两种平衡:一是当前画廊收入和投入的平衡,能卖钱的展览要办,但数量要控制,只能是少数,大部分精力财力办实验性展览;二是新老艺术家的平衡,要实现良性循环。”
“我办画廊是因为‘有意思’”
劳伦斯在中国人的眼里有一个完满的家庭:他们在上海的浦东安了家,妻子是苏州人,有一双正在读小学的儿女。他们平时在家说中国话,不过妻儿已经开始学习德文。但平时劳伦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他可以说是一个工作狂,双休日几乎没有休息,他的假期,也就是在每年六月巴塞尔博览会举办期间,与全家一起回欧洲老家团聚一次。
“我办画廊最后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有意思’”。劳伦斯真诚地说,“钱太多了有什么意思?也许可以买更大的房子,过更舒适的生活。但是,我觉得我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改善生活当然好,但不是首要的目标,首要的目标是把艺术事业做得好。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