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版画 挂在墙上的升值和品位
来源:华夏时报 于娜 2008-02-04 10:20:1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不过亿元的,现在我都不激动了。”有人这样调侃当下艺术品拍卖天价的层出不穷,很多人可以为国画、油画一掷千金,但对同样具有艺术价值且价位更低的版画,却犹豫不决了。是什么造成了版画收藏的瓶颈?究竟该怎样去收藏版画?

   正在北京798、酒厂、观音堂等处进行的“藏娇”新春版画艺术节的参观者踊跃,令主办画廊和版画家们出乎意料,“对版画不了解甚至误解,或者喜欢却又不知道该怎么买,这样的隔阂最终会消失”,他们认为,随着中国家庭艺术品消费的增长,版画的春天也即将到来,虽然没有时间表,但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曾让世界关注的刀刻艺术
   举世闻名的版画“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作于公元868年,但它同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一样仍然是复制版画,直到1931年8月31日,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建木刻讲习会,大量介绍国外木刻技法,才是我国创作版画的开始。“鲁迅像中国新兴木刻的母亲一样。”当时的版画家们这样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尊敬。
   卢沟桥事变后,很多外国人通过木刻版画来了解中国的抗战。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主编了《从木刻看中国》的中国木刻集,1945年4月美国《生活》杂志用专页介绍中国木刻,标题写着“木刻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战斗!”正像鲁迅所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大,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只要有一块木版、一把刻刀,就能制作版画,手工印刷后,可以做传单,贴上墙就能办展览。尽管从艺术上看,萌芽时期的版画显得比较粗糙幼稚,而且存在洋化作风,但刻刀下不可抑制的激情、黑与白的内心震撼,那些反映中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的木刻版画,还是在社会上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
    “版画真正走向成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标志就是一些版画家个人风格的出现、一些版画群体、流派的出现、一些版画经典作品的出现。”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版画史论家齐凤阁教授说,比如老一代版画家中古元的《刘志丹和赤卫军》、李桦的《征服黄河》、《一楼建成一楼又起》;第二代版画家中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藏族女孩》等。“半个世纪后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经典作品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已经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油画和版画都是近代从西方引进中国的,油画引进100多年中,尽管中国有了很多著名的油画家,但他们的成就仍未能超过西方。而版画仅仅用了20年,古元的作品就达到了世界水平,同时带动了一批版画家的水平得以大大提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油画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这样感慨。
误区让版画被收藏者遗忘
   版画的光环改革开放后开始消退,“低谷”一时间成为版画界最常见的字眼,新兴版画开始转型。如今,版画创作已经百花齐放,木刻、铜版、石版、丝网、数码、写实、抽象、传统、时尚……都一古脑儿地呈现,但在这个中国版画创作最丰富的季节,国内收藏者的反应却显冷淡。
  版画会不会被无限复制?收藏者认为这是最要命的问题。“复制性的问题,摄影作品也存在,但这并没有影响摄影作品成为国际性的收藏品。”北京西五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董菁认为,“根据国际惯例,版画的印刷数量有严格限制,这个信息一般标在作品左下角,如‘10/50’表示该版共印制了50份画作,而这一幅是其中的第10张。当然,印制的数量越少越珍贵。”
   此外,版画家会在每张复制的版画上签名,签名一般用铅笔。另外,有些版画左下角没有注明印数或印张,而是写上A.P或P.P或H.C等字样,分别表明艺术家自存、技师保存和印刷样本。而且在国外大拍卖公司上拍的版画,除了要求有这些信息之外,对版画的收藏去处还要加以说明,无限复制的版画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近年版画拍卖成交价格记录中,可以看到以方力钧、赵无极、张晓刚等油画作品创作的复制版画占据了高价,而一些学院派版画家的创作版画表现平淡。
   “这就是名人效应。因为他们社会知名度高,人们就认他们这个‘牌子’,说明藏家存在一个误区。”一直在推广版画的北京3+3工坊总监满开慧认为,就艺术性来讲,原创版画要高于复制版画,但在市场上,通常一件版画的价格是跟作者名气成正比的,因为收藏者都奔着名气去了,还认识不到原创版画的艺术价值。
不妨把升值和品位挂在墙上
  在2003年以前,同中国书画、瓷器、玉器等传统热点收藏品相比,版画的拍卖份额相对较小,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直到2003年,广州嘉德拍卖公司举办了一场“1940-2003中国版画典集”拍卖会,荟萃60位版画家的近200件作品,涵盖木版、石版、铜版等多个版种,取得134.2万元的成交额和55%的成交率。紧接着第二年,广州嘉德冬季拍卖会上再次推出了“版画·新中国连环画原稿”拍卖专场,其中,孙滋溪的《小八路》成交价达22万元。这两场版画拍卖的成功推出,引来此后诸拍卖公司加大了对版画的投入,藏家们也开始关注版画的市场走向。
   2005年是国内版画市场大跨步前进的一年。11月北京华辰秋拍举办了一次名为“历史的主题”专场拍卖,推出了近现代版画珍品近60件,有不少是我国木刻运动先驱艺术家们的传世“孤品”,其中黄永玉亲笔题识并钤印的经典之作木刻版画《周恩来总理》以17.6万元成交,成为该专场的最高价。
   2006年,版画的行情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6年5月,广州嘉德夏季拍卖会上,应天齐《西递村系列》以19.2万元成交。几个月后,在北京翰海秋拍上,应天齐《西递村西递村》版画共38幅,以101.2万元成交,再次刷新了国内版画拍卖的纪录。
   综合版画的拍卖成绩,在木版、铜版、石板、丝网等版画品种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木刻版画,尤其是黑白木刻版画。在抗战题材、“文革”题材以及当代题材中,抗战题材的黑白木刻版画颇受欢迎。
   此外,“文革”版画近几年也成为海内外收藏者关注的目标,并且价格不断走高,如刘伟钦在1967年创作的《毛主席万岁!万万岁!》3年前的拍卖成交价格就达到了16.5万元。沈尧伊、赖少其等在“文革”期间创作的版画成交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
   “收藏者为什么对‘文革’时期的作品和价格看好,我想买家首先考虑的不是它的艺术价值,实际上是它的历史价值。”齐凤阁认为,版画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历史现象,而保留下来的作品又少。有些著名版画家在“文革”期间的作品,如徐匡的《草地诗篇》肯定是经典,也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版画有升值空间,但复制性决定了创造天价是不可能的,而几千块钱到上万元的版画,尺幅不大,作为家居装饰非常适合。”在满开慧看来,版画最大的收藏价值在于,随着经济繁荣和艺术消费的普及,人们对居室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中国家庭也能够把版画挂在墙上了。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