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商城资讯
收藏品市场再上演疯狂的紫檀 木料两年大涨5倍
来源:都市快报 蔡坚瑞 2008-02-19 10:28:1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从每吨15万涨到75万又跌回40万


  春节前,杭州藏家江先生曾在某家具厂订做一对红木博古架,不过等到这套家具刚定下设计图纸,江先生就退了订单,原因是这段时间国内红木行情大跌,素来有红木龙头股之称的小叶紫檀从原来的每吨75万元(大小料的平均行情)跌至40万元附近,原来的订购价显得太高了。

  收藏品市场在陆续上演了疯狂的君子兰、疯狂的和田玉、疯狂的锦鲤之后,轮到疯狂的紫檀了。

  小叶紫檀两年大涨5倍

  小叶紫檀产于印度,和早已成名的海南黄花梨一样,需五百年方能成材(据说800年才能长到直径20厘米),材性突出,老紫檀木(檀香紫檀)绝迹后,小叶紫檀成为紫檀的新代名词。尤其是最近两年,小叶紫檀在红木市场的地位相当于股票A股里的中石油,一涨一跌都会影响到大盘。

  2006年初,印度小叶紫檀木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时,原材料约为15万元/吨,两年内,小叶紫檀经历了一轮大牛市,大跌前,小叶紫檀原材料均价曾摸到过75万元/吨的历史高位,正好是两年前价格的五倍。

  十多年前,海南黄花梨约为500元/公斤,而眼下它的身价约为8000元/公斤,年均涨价幅度约为133%。而在下跌之前,小叶紫檀的年均涨幅甚至达到了250%。

  因为有利可图,在广东、福建等地,近年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小叶紫檀加工集散地,据杭州圣檀阁古典家具公司总经理张海儿描述,最夸张的时候,一个地区的小叶紫檀加工厂(一部分只是家庭作坊)就多达二三十家,这些既是厂家也是炒家。虽然原木采购、消耗量所占市场份额不大,但行业影响力不容小觑。  

  一个月内价格大跌五成  

  几乎和去年底发生的股市震荡同期,小叶紫檀从1个月前的均价75万元/吨高位,开始了长达数周的连续下跌。截至上周末,小叶紫檀原料均价已经跌至40万元/吨附近,一下跌去近五成。其中用来制作桌子台面的大料跌幅相对较小,而用于制作桌椅把手、辅件的小料下跌最为凶猛。

  小叶紫檀的下跌过程中,市场先是出现持币观望的气氛,然后是炒家抛货,风波紧接着扩散到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家具商头上,继而又影响到其他树种,最终引发了整个红木行情的连锁反应。

  张海儿说,一吨小叶紫檀原材料堆在仓库里只占到一立方米空间,但采购所需的资金却近百万元,原本就不具备红木精加工水准并且直接以炒价格盈利的小工厂此时纷纷抛货离场,转到其他树种。到去年年底,这些地区所剩下来的小叶紫檀加工厂已寥寥无几。

  去年底,浙江某木制品厂负责人姜先生去云南省某边境城市采购原材料时,几种主要红木原材料的平均跌幅就将近20%,除了小叶紫檀外,像越南黄花梨也从40万元/吨左右跌到30万元/吨,红酸枝的行情也从原来的10万元/吨左右跌到9万元/吨,这些都是红木的代表性树种。

  记者近日在杭州城中一处古玩艺术市场里发现,一些红木家具、木雕制品的行情也有所走低,以一件5寸见方的檀木古玩陈列架为例,卖价约为500元,较春节前下调了200元-300元。

  资金推动的收藏泡沫

  由小叶紫檀引发的红木价格震荡再次给炒家上了生动的一课,杭州就有炒红木赚钱而被套牢者。去年红木制品行情最火爆的时候,一位杭州籍收藏品投资者看到倒腾红木制品有利可图,收进一批笔筒、茶盘、木雕等红木制品,再拿到周末的藏品交流集市上卖,随着行情转折,不少商品如果按新价格销售都面临亏本。

  有收藏界人士指出,炒作资金的大量进出,是造成小叶紫檀价格巨幅波动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已经在不同的投资品上反复出现过了。

  1997年之前,邮市异常火爆,一套新邮刚上市就能十倍、几十倍地上涨,当时一些投资邮票的人见行情好,成百上千套地买入,后来邮市行情急转直下,很多邮票都跌到面值以下,这一熊市长达十年,直到近两年才开始回暖;

  前两年,普洱茶收藏风盛行,一块陈年的茶砖号称能卖数万元,但当炒家获利离场后,行情迅速暴跌;

  杭州留下某学校年轻教员2006年花40元从吴山花鸟城一位普通鱼商手里买了一尾锦鲤,一年后身价暴涨25倍,卖到了1000元。2006年10月,在杭州世贸中心举办的“世界锦鲤大赛”上,上海一家单位就曾以数十万的天价将一尾名为“古典黄金”的获奖锦鲤揽入怀中;广东佛山举行了一场锦鲤鉴赏拍卖会,单尾最高价飙到了30万元。

  有学者认为,疯狂的紫檀、疯狂的锦鲤等现象,与20多年前国内长春等地出现的君子兰投资热有着颇多类似之处,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一株的君子兰曾让不少国人一夜暴富,但当大量投资者涌入之后,君子兰的价格泡沫最终被挤破。而在17世纪30年代,荷兰等国家也曾掀起过“郁金香狂潮”,身价一度翻了20倍的郁金香球茎,最后也只等同于一只普通的洋葱头。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