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峪关No.1》(摄影作品) 荣荣 映里
编者按:从2006年开始,关于下一波艺术品大规模增值的说法,摄影作品一直被囊括其中。摄影作品的价格是否会迎来同当代油画一样的飞跃式发展?本报特邀长期关注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发展的策展人张黎,为你解开摄影艺术投资谜题。
摄影作品真的是艺术品投资领域最后一支原始股吗?
自2005年以来,在当代油画价格井喷式增长的刺激下,摄影作品受到关注是很自然的。在国际上,摄影作品早已作为当代艺术一个极为重要的媒介,进入了顶尖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国内的当代摄影发展也历经了十几年的积累和演变,变得相对成熟和完备,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整体上,中国艺术家的创作还处于上升期,加之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剩余资金对多种投资方向的要求,都使得人们有理由认为摄影市场将迎来一个大发展。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种状况并未像人们预计的那样快发生,或者说摄影作品的市场表现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疯狂。首要原因就是摄影作品自身的技术特点和艺术特征。摄影作品的可复制性及材质相对于珠宝、古玩等等给人实际拥有的感觉少。
急于下手、盲目交易是艺术品投资的最大忌讳,在你买入第一张摄影作品前,投资入门几件事须“早知道”。
摄影作品:收藏特殊审美意味的理念
从鉴赏和收藏角度讲,摄影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对摄影艺术作品的收藏和投资。首先,常规性的摄影作品直接得自于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非直接出自艺术家手中的画笔和刀斧。在当代艺术中,摄影只是一种得到形象的手段,很大程度上对摄影作品的收藏并不是对艺术家的手工劳动或者某种材质的收藏,而更多是对它特殊的审美意象和理念的收藏,这种审美价值更为抽象和单纯,对这样的作品的收藏显得更为纯粹。
在这种意义上,摄影作品更多地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出生的新一代收藏者的青睐,以此显示他们新颖的思想和领先潮流的品位。同时自1980年代开始,从艺术创作和学术思想上,摄影艺术真正被引入了当代艺术最前沿的地带,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传统摄影艺术的发展轨迹,而进入一个更开放、更自由、更多样化的局面,遍及欧美和亚洲的摄影热大大地助长了摄影市场和收藏的繁荣。
摄影作品的版本分类
由于摄影作品的技术特性,“原作”并非唯一。不过当代摄影作品借鉴了版画制作中限量的办法,使其数量保持在一个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有的艺术家每张作品只制作一张,有的艺术家对数量不加限制,数量与艺术家的创作手法、作品推广方式有关。目前市场上的摄影作品编号一般在20个之内居多,有的艺术家会额外制作一至两张AP版(Artist Prove,艺术家测试版)。另外一种现象是同一作品有大小两种尺寸,或者大中小三种尺寸,分别都有各自的限量编号,以适应不同的收藏需求。从作品本身来看,艺术家应该确定何种尺寸能够最好地将作品呈现出来。艺术家在作品上签署的完整的作品信息应该包括:作品题目,材质与技术,尺寸,创作年代,限量编号,作者签名。有的艺术家将这些内容在另外的纸张上签署,附加在作品上,也有相同的功效。
材料和技术规定
摄影作品的材料和技术规定性很强,专业化程度很高,不同种类的照片有不同的特定要求。传统黑白照片从材质上要求为纸基纸银盐工艺,区别于1980年代之后出现的涂塑相纸(RC相纸)。现代意义的彩色照片诞生在二战前后,相纸采用染料着色,保存年限受到制约。国内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了彩色激光输出技术,完全支持了艺术家在电脑上将图像进行再创作,促进了当代摄影多元化的发展。
2000年以后,彩色喷墨打印技术趋于成熟,已经逐渐形成了取代彩色相纸的趋势。喷墨打印技术除了具备数码照片的各种优点外,还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保存时间更长,黑白照片可平均保存200年,彩色照片可以保存100年;二是材质选择多种多样,从光滑平面到各种肌理、薄厚、质地的纸张甚至布匹和其他材料,都可以采用喷墨技术;第三,低污染和低能耗,符合环保的要求。对收藏家来说,彩色喷墨技术制作的照片应该确保使用的是无酸纸张,采用专业级设备输出,并且应是在有经验的技师认真严谨的监督下进行,按照严格的收藏级别制作要求去制作,最好能得到该制作公司关于质量的保证,必要的话还要有作者和权威机构出具的原作证明。
装裱和保存
摄影作品一般要求采用无酸的博物馆卡板装裱,木框也要经过无酸处理。为了延长保存寿命,最好采用防紫外线的玻璃,有条件的应采用无紫外线的光源,避免短时间内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过大,尽量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保存,尽量避免日光、灰尘及与化学物质的接触。如果无法做到恒温恒湿。运输时要尽量避免将作品卷起,应该连同装裱的镜框密封包装后放入专门制作的木箱中运输。
历史价值在摄影艺术中的作用
摄影的收藏很大程度上看重的是照片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毕竟摄影是一种能使人们较为客观地回眸逝去时光的一个主要手段。早期杰出的摄影师在作品中显示了他们卓越的才能,留下无数摄影史中的杰作,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影像传统和风格流派。然而随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变迁,艺术创作的方式和倾向发生了变化。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不太注重各种媒介传统的规定性,而是将各种媒介平等地视为为当代艺术服务的技术手段。这种倾向使得人们已经不会计较摄影作品中艺术家手工劳动的多少,以及稀缺性和唯一性等因素,而是专注于他们新颖、大胆和独特的创造。
市场表现活跃的中外艺术家
从摄影作品拍卖纪录来看,纪录最高者大多由占据摄影史上崇高地位的杰作所保持。在2006年的拍卖中,美国摄影家Edward Steichen的作品《池塘月光》创造了摄影作品的拍卖纪录,这件1904年在纽约长岛拍摄的作品,是Steichen早期风景摄影的经典之作,以292.8万美元的成交价成为目前全球最贵的摄影作品。2007年的拍卖纪录,则由Edward Henry Weston的名作《鹦鹉螺》在索斯比拍卖会上创造,价格为115.5万美元。
目前当代摄影部分拍卖纪录的领先艺术家有戴安娜·阿勃斯、辛迪·舍曼,托马斯·鲁夫,托马斯·斯图尔特,安德烈·戈斯基,杉本博司等等,他们一般的拍卖价格在30万至60万美元之间。国内当代摄影作品的拍卖纪录是王庆松的作品《跟我学》,在2006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上拍出31.84万美元。此外洪磊、韩磊、荣荣和映里、翁奋、缪晓春、王劲松、崔岫闻、白宜洛、王宁德等人都在拍卖市场上有不错的表现,单幅作品多在10万至50 万人民币之间。
中国当代摄影作品投资推荐
从国内的摄影市场来看,大体上可如下分类。一是拍摄于清末到民国的老照片,作者有可考证的国外摄影师,也有无法找到出处的国内摄影师和照相馆照片。上乘的老照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的价格范围在数千元至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之间。老照片上经常会出现局部泛银的现象,在不影响大体的影调效果的情况下,大都会被收藏者接受,而且成为老照片真伪辨别的依据。辨别真伪的简单的方法还有查看裂纹和划痕,因为时间久远,老照片的表面都会有自然形成的细小的裂纹和划痕。另外应该注意老照片不同时期的制作工艺是不同的。
第二种类型是197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作品,比如吴印咸、庄学本、沙飞,拍摄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侯波、徐肖冰,拍摄“文革”题材的李振盛、翁乃强等等。他们的作品有很强的时代感,在当时某种程度上更多地是作为新闻纪录而拍摄。但郎静山的独特创作在这批摄影家当中十分特殊,他开创的“集锦摄影”用暗房特技传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在世界摄影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第三种类型是当代摄影家和当代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倾向:一是从摄影的基本元素出发,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用影像表达创作者的独特感受,形成个人化的影像,比如李晓斌、侯登科、张海儿、吕楠、刘铮、王旭等;另一种是利用构成摄影的各种技术手段,使摄影成为一种有效的当代艺术媒介形式,更多地运用摆拍和电脑特技,构成了想象和超现实的空间和场面。一些记录行为表演的照片也可以归为此类,如邱志杰、郑国谷、何云昌、蒋志、洪浩、李玮等等。
在一般性的社会文化构成中,当代艺术多有跨越性和超前性。它们的价值有时不能及时地在广大人群中得到承认。对它们价值的认可往往存在着一个时间差,这就为艺术品的投资行为创造了条件。收藏者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买到日后会升到很高价值的作品。这需要独到的眼光和长期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当代摄影确实有一些目前价位不高但非常有升值空间的艺术家,如张海儿、黄磊、赵亮、张柏军、练东亚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