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件瓶并非梅瓶,可准确定义为太白坛
专家:广州市文物店张卫星老师、沈贵老师
说明:本栏目所鉴定作品均基于读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进一步鉴定需要观看实物。
读者:这件梅瓶是否是真品,价值如何?
张卫星老师:该件瓶并非梅瓶,可准确定义为太白坛,是一种水具或酒具。从照片的初步分析来看,该件瓷器釉质松、釉面的片纹开出时间不长,刻画的花纹也远不如宋代的刀工,宋工刀法利落、流畅,这件瓶子明显用刀迟钝,初步鉴定意见应该是新仿的。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个大碗的价值。
张卫星老师:该碗是乾隆青花加广彩中国官员生活场景图碗。该件瓷器的图案非常特别的,图案样稿应来自欧洲,是欧洲的主顾根据自身的喜好及审美情趣而设计出来的。瓷器在当时的欧洲绝对属于奢侈品,这好比现在的中国人喜欢使用进口的香水,进口的美酒一样的道理,当时的欧洲大部分人使用的餐具仅仅是硬质陶器而已。至于为什么用中国官员作为图案,其原因在于,东方的神秘感以及欧洲主顾对于东方的上层社会生活尤其感兴趣,所以中国官员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就经常地体现在进口的瓷器、树胶画、象牙、家具等工艺美术品和普通生活用具上了。
由于旧时广州市不能够烧制青花瓷器,所以局部的青花构图的高温瓷器(1300℃左右)仍然必须在景德镇预先烧好,再运抵广州,广州能够建造简单的回焰炉,烧造相对低温的(800℃左右)广彩瓷器。因为大部分的早期广彩瓷器运至欧洲,国内现存乾隆以前的广彩瓷器不多,所以这件广彩碗较为珍贵,对于研究广州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有相当的价值,市场价值大约在3万元左右。
读者:该件青花碟面外径31cm,底面内径21cm,高4.35cm。请老师鉴定。
张卫星老师:该件青花碟子可以说是假货,青花色泽十分漂浮,有点像以前的日本青花,但是图案很糟糕,文字排列混乱,字距也很奇怪,书写像普通小学生水平,还有诸如“仙”字的简体汉字。
读者:请帮忙鉴别这个瓷器是不是广彩。
张卫星老师:这不是广彩碟,而是粉彩面盆,绘画图案是多子多福多寿,一般来说,应该是五福拱寿,这件却是四个蝙蝠,较为少见。但是绘画功底很好,蓝地勾莲纹、金瓜都画得很好,折沿和腹部交界处似乎磨损很重,但是勾莲纹等粉彩却没有开片的痕迹,这似乎有些违反常理,所以还要具体研究,鉴定意见是真品可能性不高。
读者:我家有一个花瓶,据说是明代的,一次搬家时不小心撞出了一条裂痕,请专家帮忙鉴定这个花瓶的价值。
沈贵老师:该瓶为新仿哥窑青花山水瓶。从瓶身的山水纹看,其画法较为死板,山水皴法与清中后期明显不同。瓶上的青花使用“堆白”工艺,即用白色铅粉打底再描画青花,再进行烧制,以此来突出山水的层次感。“堆白”的工艺在清中后期较多使用,一般出现在人物或山水图案中为多。一般来说,有堆白的瓷器价格相对比没有堆白的同时期同类型瓷器贵,而其中尤以有堆白的人物为贵。
清中后期多用哥釉做底色再加以青花,其特征是瓶身有开片,也有部分瓷器使用铁锈釉做瓶身瓶颈装饰,如做贴花、雕瓷等,以加强器物古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