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建国中路1号的壹号美术馆隆重开馆,这是由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的第11家民营美术馆。
民营美术馆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由国家投资建造美术馆的单一模式,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美术馆,让更多百姓享受高雅艺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国有、民营“半分天下”
目前,上海共有美术馆22家,国有、民营各“半分天下”,市级美术馆5家,除了久负盛名的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展厅和上海图书馆展厅外,新建了上海雕塑艺术中心。虹口区和徐汇区各有两家区级美术馆,分别是朱屺瞻艺术馆、多伦路美术馆和徐汇艺术馆、土山湾美术馆,还有卢湾区汪亚尘艺术馆、嘉定区陆俨少艺术院和张江现代艺术馆。这些市、区两级馆已经成了上海展示美术、摄影创作的主要展览场所,经费来源均为市、区财政提供。
自从前年半岛美术馆建立以来,民营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先是明园、黄浦当代艺术馆、松江美术馆,后是原弓美术馆、长宁苏俄造型艺术馆、杨行美术馆、南汇刚泰美术馆等。这些馆大多由企业投资建造,其中房地产商是大头。馆内除了展出本企业的藏品外,也组织艺术家个展。如壹号美术馆是百马集团旗下的美术馆,开馆当天举行了馆藏油画和周诗元“慧缘意象”摄影展,展品包括徐悲鸿、林风眠、关良等艺术大师作品。
开支大、无展成了“催命符”
美术馆是个“烧钱”的地方,收藏、办展、研究、教育四大功能,资金得不到保障寸步难行。而民营美术馆从它一出生就注定它的发展壮大,与“母公司”的经营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母公司”经营状况好,美术馆的功能就发挥正常;“母公司”经营失误,也会因“断奶”导致倒闭。刚关门的东方美术馆成立之际,组织30多位全国著名画家会聚南汇,以“共赏都市桃花”为题创作,还雄心勃勃打算组织画家赴欧洲采风。但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难以维持生计,只得“打烊”。也有的美术馆因要自负盈亏,忙于从事绘画作品的买卖。
加之民营美术馆的“老总”一般都是艺术爱好者,缺乏美术馆管理的专业知识。他们聘请一些画家、策展人等兼职参与美术馆管理,但由于专业知识、管理水准的局限,很少举办重量级展览和活动,没有整体规划,常常是“拉进篮里就是菜”。
要关注、关心民营美术馆
业内人士指出,民营美术馆对丰富市民的文化艺术欣赏起了很大作用。首先,民营美术馆大多是敞开的艺术场所,不收门票,凡是热爱艺术的观众均可自由进出;其次,民营美术馆所在的街道、小区也把它们作为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和窗口。他们建议可以对民营美术馆给予政策扶持,如企业用于美术馆的经费可以考虑打入成本,减免税收;再如,民营美术馆支持街道、小区文明建设的活动,要适当给予补贴。同时,上海美术界可以成立一个艺术委员会,担负起民营美术馆的专业指导,既可以根据馆的特色,策划展览和活动,也可以资源共享,举办巡展等,为民营美术馆不断注入活力,使之长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