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艺术品打假应“多务实”
美术报 2008-04-02 11:11:1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徐悲鸿 《牛饮》

潘天寿 《花卉》

  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不断繁荣的同时,造假、贩假、鉴假依旧十分猖獗,打假成为难以回避的一大现实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广大收藏投资者利益?当下的市场造假、贩假又有哪些新的动态?怎样才能有效地抑制假货泛滥?有关管理部门该有哪些作为?所有这些都值得探讨。

  一、“三假”十分猖獗,形势不容乐观

  2007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总体上在逐步走向理性成熟,但由于新兴市场自身的原因,造假、贩假、鉴假现象依然屡见不绝。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造假之风都呈泛滥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国内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高达220亿元以上。但笔者接触的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在这可观的数字里,赝品至少占20%以上的比例,假成交和假天价也不在少数。看一看雅昌艺术网就不难发现,许多拍卖公司在刊登拍卖预展信息时都相当积极,但拍完后成交结果却迟迟不见踪影。在拍卖数字的公开化与真实性上,国内拍卖公司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些中小拍卖公司,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不惜给成交“灌水”,或干脆人为编造假天价。

  二、书画造假泛滥,油画紧跟其后

  尽管2007年国内书画行情开始出现转暖,但书画造假形势却依然未见好转。“大拍假画20%,小拍假画80%”的比例依旧。笔者近日新收到国内某知名拍卖公司的春拍图录,发现贩假问题仍然相当严重。一幅仿冒徐悲鸿上世纪30年代的《牛饮》笔墨拙劣不堪,而另一件图录上标明绘于1961年的潘天寿《花卉》,竟用了民国的落款手法,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随着近两年国内当代艺术行情的飙升,油画造假也越显突出,拍场上各个时期的假油画可谓应有尽有。在老油画行情升温后,市场上徐悲鸿、刘海粟、常玉、潘玉良的假油画纷纷涌现。一些当代的市场名家更成为造假的对象,在2007年春拍中,某公司的一件假吴冠中风景油画竟拍出了600多万元的高价,令人惊叹!陈逸飞的《自画像》去年在拍场中露面,闹得家属出来质疑澄清。即便是年轻画家,眼下也难以幸免。知名新锐油画家闫博仅在去年秋拍中就发现了两张仿冒自己的假画,最后不得不在其雅昌个人博客上发布打假声明。在书画被造假搞得伤痕累累后,油画正在开始步其后尘。

  三、行业门槛过低,造就浑水摸鱼

  国内艺术品市场之所以假货不绝,行业门槛较低,缺乏严格的监管,也是一大原因所在。近几年国内新公司成立如雨后春笋,但具有专业素质的拍卖人才极为短缺,专家鉴定队伍更是少的可怜,造成行业竞争的无序与混乱。由于艺术品属不可再生资源,“粥多僧少”迫使不少公司靠贩假来生存,浑水摸鱼者大有人在。有的拍卖公司甚至拍品真迹连10%都达不到,完全是在干着坑骗收藏者的勾当。2007年秋拍,诚铭拍卖因假国宝被北京市文物局紧急叫停,被评为“2007年国内艺术品10大事件”之一,堪称是典型的案例。

  四、专家鉴定迷失,民间鉴定混乱

  在艺术品高度市场化的今天,社会对鉴定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专家走街坐堂,纷纷“下海”。一些专家为了一己私利,快速敛财,晚节不保,走上了“卖证书”的不光彩之路。某知名玉器专家为此东窗事发,受害的消费者投诉到权威鉴定机构,最终落得除名的下场。在拍卖场上,经常能见到不少真题跋假字画,专家的信誉度因职业道德的迷失而大大受损。

  受利益刺激,全国各地催生了大量以赢利为目的的鉴定中心,艺术品鉴定已沦为纯粹的商业行为。相当多鉴定中心不具备鉴定资质,导致艺术品的鉴定处于无序状态,评估证书、鉴定证书完全丧失了应有的公信力。

  在这种局面下,市场呼唤权威、公证的艺术品鉴定、打假机构,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应运而生。该机构汇集了国内200多位知名权威专家,引入司法公正与法律咨询服务,下设书法绘画、玉器珠宝、金属器、陶瓷、综合艺术、科技检测、法律资讯、市场资讯等工作委员会。评委会委员由国家文化、公安、工商、科技、海关、司法行政监督机关,国家科研机构、文化艺术机构、高等院校等团体及艺术品领域专家和艺术品市场专业人士、收藏人士共同组成。建立一年来,博得了广大收藏投资者的信赖。当前,如何确立国家级艺术品权威鉴定评估机构的社会公信力,已是当务之急。

  五、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打击力度

  要想根本扭转当前国内造假、贩假、鉴假泛滥的局面,必须在监管和打击上双管齐下,由专门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才有望收到实效。对造假数额巨大的团伙应立案打击,对贩假严重的拍卖公司应坚决吊销拍卖许可证,对为一己之利故意坑害收藏投资者的专家要追究法律责任。否则,如果任其泛滥,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谈。

  总之,艺术品打假要多务实,少务虚。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