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记得1978年1月的西湖,结起了厚厚的冰,三轮车可以蹬上去。自那以后,西湖再也没有结过这样的冰。”深夜冷清的美院咖啡馆,天花板上一盏孤灯投下微弱的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点起一支烟。烟雾在空气中缓缓上升,回忆也随之飘荡开来。
回忆只是一瞬间,岁月却走了30年。许江沉默许久才开口,那些年的镜头,在他心里一直鲜活着。
记忆·一个理想的家园
南山路的香樟树、象山校区的油菜花……如今的美院,已然是杭城又一处标志性的美景。这个家园,许江那代美院人等了整整等了30年。
那是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浙江美院恢复教学秩序的第一年。许江“带着泥腿子”走进了南山路,之前,高中毕业的他已在社会上历练了5年。
当时全国百废待兴,南山校园一片荒芜。“浙江京剧团、浙江歌舞团全都在这里抢地盘。”每天早晨练操的时候,许江总会听到远处传来“咿咿呀呀”的吊嗓子声。“人很多也很杂,打架都打了不知道多少次,最后还是美院‘人多势众’,取胜了。”许江说。
地盘有了,却空有白墙,家徒四壁。在那样混乱的环境中,美院拿出了当时全年经费的1/10——9万元钱,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原版美术图书。“如今我家中的藏书都要超过它们10倍以上。”但在当时,它却如矿井里忽然点亮的一盏煤灯,照亮了一代人的眼睛,这些珍贵的书籍在美院陈列馆的橱窗里,隔着玻璃与大家见面。那些刘海毛乱的小伙子和扎着羊角辫的姑娘日日翘首企盼着管理员,等着他,用他轻巧的手仔细地翻过一页。“哦,原来塞尚是这样,原来凡高是那样。”
艰苦岁月逝去,美院人燃起了重建家园之梦。1997年潘公凯成为院长之后,“他一年跑北京40多次,才得以完成重建家园的宏大理想。”1998年,美院争取到3.1230亿元,用4年时间,建成了美院南山校区。2007年10月,年轻的建筑学博士王澍用几百万片旧城改造的旧砖瓦,在转塘镇建起了青山碧水的象山校区。至此,美院人的家园之梦终于圆了。
记忆·一个印象深刻的同学
作为一个有着80年历史的美术高等教育的殿堂,从孤山到南山,美院数不清孕育了多少艺术大师。又有多少艺术大师在这里哺育了中国的艺术青年。在许江的记忆里,珍藏着很多表情。
比如说,后来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艺术家之一”的黄永砯,他是77级油画系同学,当年住在许江对门。
“就在看了那批国外图书之后,第二年春天去野外写生,那些同学创作了一大批色彩鲜艳的作品。”跳跃的色彩,在那个灰布蓝衫的清水岁月里,让人心惊。“黄永砯,他居然画了红色的江南水乡!江南水乡是绿色的啊!”黄永砯的表现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认为他是“少见的色感如此好的同学”。
许江还记得1981年暑假,宿舍对面那扇紧闭的门。“黄永砯,我知道他一直住在对面,却从没见过他。后来才知道,他一直在房间里埋头学习冷抽象,并系统研究老子的理论。”就在那扇门里,那个热血青年与文化先知的无声对话,如今成为黄永砯的重要文献,出现在他的画册中。
时间内容地点4月6日—12日“艺术春天”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群展西博会博物馆、唐云艺术馆等14家艺术机构同时展开
4月8日学院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新时期三十年发展文献展南山校区美术馆
4月8日八秩怀忆·中国美术学院校史展示
千秋甲骨·浙江甲骨文书法学会成立展
瞬间写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写作作品展南山校区陈列馆
4月8日晚四季·第三届中国新媒体艺术节象山校区
4月10日象山校区市民开放日象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