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及书画鉴定家、收藏家,书法家,古诗文、碑志写作名家,中国最早的考古学博士之一。
在“博雅”五期、七期的“名家讲古”中,张辛先生把中华玉器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并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前三期玉器质材、形制、纹饰、制工及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情况。本期,他讲解的是第四期——即秦汉以后的玉器的发展情况。
从博雅创刊的“天人合一玉为媒”开始,到本期的秦汉以降玉器的发展情况,张辛先生系统地讲解了中华几千年光辉灿烂的玉文化。至此,说玉系列暂时告一段落。
第四期,即秦汉以降,随着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四民社会的最终形成,玉器的神性礼义及其祭祀功能日趋消亡,而一步一步的政治化、世俗化、艺术化,获得了多元的发展。
两汉玉器是我国玉器史上一个高峰,甚至超越战国玉器:取材空前讲究,工艺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造型生动,刀法简练,纹饰多种多样而美轮美奂,宫廷礼仪用玉、印玺、佩玉、葬玉、装饰品、摆件以至民间祈祥避邪物应有尽有,品类繁多,总之成为玉器收藏的首选品类。
魏晋玉器相对衰落。唐代再度兴盛,虽古意渐失,但博大清新之气充溢其中,出现飞天、胡舞等外来题材,帐坠、扇坠、梳背、带跨、文具等新型器类层出不穷。服饰玉大增,仿古器、把玩玉、嵌饰件、吉祥玉、摆件一应俱全。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宋代以降,玉器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品自然风采依旧,从宫廷到市井,用玉更为普遍,人文用玉最具特色。在此恕不一一,且待专文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