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Artist Pension Trust(艺术信托基金)美国总部执行长派马拉(Pamela)女士来到中国,在一星期对8个城市的当代艺术考察后,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批中青年画家进行会晤。
APT自去年年中开辟北京分区后,迄今已吸引了15名中国当代艺术家参与该基金会。昨日到场的李天元、韩斐、王光乐、陈可、张慧、高媛、邢丹文、庄辉、余极等,除了已签约的画家,也有一些对APT这一新兴艺术经纪机构很感兴趣的艺术家。他们说,APT在美国操作也才几年,在中国更是去年才开始运作,对这一不同于传统经纪机构的艺术管理机构很感兴趣,画家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他们关注APT的原因。昨日受邀参加的还包括摄影艺术、装置艺术等领域的艺术家。
APT中国当代艺术出国“跳板”
中国画家们普遍比较感兴趣的是APT使“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环节,就是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的方式和具体时间。对此,派马拉女士表示,纽约总部的展览将在年内启动,将和全球APT各分支机构的策展人和系统外的独立策展人、各地美术馆的策展人等共同操作,展览内容也包括全球艺术家作品,不只是中国当代艺术,因为APT是全球化的推广机构。她走访日本时发现,日本好多知名策展人如Mami Kataoka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就非常不了解,那么通过APT这个大家庭,就可以促进互相认识。而且加入APT的艺术家如果要在海外办展,将可以借用APT本身或者经它推荐的策展人资源。
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认识还相当窄
派马拉女士此次中国行之前,还浏览了柏林双年展、拉美美展,造访了新加坡、迪拜、日本、韩国、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心,感触颇深。她觉得以往西方各类美展上所展示的亚洲当代艺术,视野还相当窄,入选作品很不丰富。对参会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她觉得他们不同于以往展示在西方视野的艺术家。其实西方也不希望看到的全是类似伤痕记忆的艺术作品,中国当下这批青年艺术家都受过专业艺术学院的训练,并不局限于地域题材,思想上更开放,表达方式上更国际化。
派马拉女士说,西方人形成的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看法是在资讯非常不流通的时候形成的概念,比如形成某种印象,习惯于把某些作品归类为中国艺术、印度艺术等,APT恰恰是要打破这种地域概念,挑选作品时由一些国际知名的策展人推荐鉴别,不看重它的本土化,首先考虑的是“艺术性”。“就像尤伦斯亚洲艺术中心会定期引进西方的一些作品展,来试图打破中国艺术家的地域概念一样,我们征集并保存在美国总部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将来如果举办展览,必将给世界艺术市场起到耳目一新的带动作用。”
作者与 APT按比例分红
目前APT在全球有750个会员艺术家,纽约200个,洛杉矶170个,伦敦加柏林150个,北京、印度、日本、韩国加起来65个。对亚洲会员和西方会员数量的悬殊,派马拉女士说,因为北京、迪拜、印度都是去年夏天才开始建分支机构,被当地认可还需一个过程。
艺术家在加入计划的20年中,以一年一件共20件艺术作品来投资,艺术家仍保有作品所有权,但售出某一件作品时,利润将在作者、APT管理费和集体公积金间按比例分配,类似一种分红保险。但共有50位目前国际活跃的美术馆长、艺术基金会负责人、策展人、批评家、画廊经理等组成专业阵营,评选入选会员和一年一度的对所有作品重新评估。在中国,画家的签约期一般为三年,三年后可自由选择是否要继续。APT一般不像国内画廊一样短线操作出售作品,而追求画家作品利益的最大化体现。
国际当代艺术拍卖现“泡沫”
派马拉女士认为,纽约苏富比中国当代3月份拍卖拍得很差,张晓刚多幅作品都流拍,虽然有的专家说估价过高,很难成交,但是正如上次本报提出的观点,美国次贷风波引起的金融信心才是影响这次拍卖的最主要原因。
香港苏富比在本月份即将推出的THE ESTELLA COLLECTION已被派马拉女士和在场的艺术家们解释为西方重要收藏家试图“兑现”多年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行为,不管拍卖的结果如何,似乎西方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也像对纽约一样表现出信心的不足。
派马拉女士说,在这两个大的拍卖大环境下,似乎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开始泡沫化,在西方主要的拍卖中都逐渐体现出来。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及国民购买能力的提升,收藏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还是非常必要的投资保值项目。所以在这种大环境“利空”的局势下,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是最关键的。
她选择在此时来中国拜会签约艺术家,同时提出中国当代艺术必须摆脱地域性的包袱,达到国际化的看法,似乎显得格外重要。文/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