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明代的良好势头,紫砂茶具的发展在清代达到了巅峰状态,具体而言,是在清初至中期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清代紫砂茶具的市场较前朝扩大,各阶层的审美情趣和要求各异,造成这一时期此砂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具体地说紫砂壶在清代已经形成泾渭分明的三种风格:
第一种自然是传统的文人审美情趣风格。讲究砂壶的内在气质、单纯朴素的风貌。
第二种是富丽豪华、明艳精巧的市民情趣。或在紫砂壶面上用石绿、石青、红、黄、黑等色绘制出山水人物花鸟,或对壶施以各种明艳的釉色,或嵌金镶银等。
第三种可以说是为贸易需要而开发形成的外销风格。如包金银边,加制金银提梁等。
有清一代涌现出大批卓有成效的壶艺名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 、邵大亨等
程寿珍 紫泥掇球壶 18×12×12.8cm
程寿珍 紫泥掇球壶 18×12×12.8cm
程寿珍,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其造型以优美弧线构成主体,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整把壶稳健丰润。该壶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得金奖,当时名重一时。
邵景林 紫泥合欢壶 清中期 3.5×9×6.8cm
邵茂林 紫泥全彩莲子壶 清早期 21.3×13.5×14.3cm
九章款 紫泥特大莲子壶 清早期 26.1×16.5×13cm
大文 紫泥太极一捆竹壶 清中期 16.8×10.8×9.6cm
孟臣款 朱泥莲子壶 清早期 10.2×7×7cm
孟臣款 朱泥鼓形壶 清早期 10.1×6.7×7.3cm
无款 紫泥合菊壶 清中期 18.5×13.8×7.6cm
孟臣款 朱泥仲芳式掇球壶 清中期 11×7.5×8.2cm
无款 紫泥平盖莲子壶 清中期 17.3×12×8.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