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交易中心”成立于去年6月底,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共同组建,被誉为是“我国资本市场与动漫游戏产业的首次联姻”。前者提供与交易相关的资源,而设在上海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作为行业组织,提供动漫行业的资源。
根据成立时的设想,中心的交易品种包括股权、项目、动漫游戏商品化权、虚拟装备等,主要功能包括为动漫游戏工作室、产品和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购重组的市场平台和中介服务,以及为动漫游戏产品提供定价服务等。可以说,成立该中心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汇聚动漫行业内的众多中小企业和工作室,以“自由集市”的姿态让原创力量获得资金和发展机会。
在接受采访时,上海产交所负责“动漫交易中心”项目的人士坦陈,虽然中心的发展潜力不错,但目前国内动漫产业算不上活跃,该中心还拿不出什么投资原创的典型案例。
在产交所网站的交易项目页面,记者找了一下,目前并没有独立的动漫分类,也没有发现公开待售的动漫作品和企业。据了解,动漫交易中心的交易对象,已被整体并入“文化产权”类,并没有独立的板块。
作为“动漫交易中心”的另一个合作方,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的相关人士也承认,目前国内动漫产业还没有达到支撑“开放性市场”的阶段,或者说,目前还不太具备运作“自由集市”的条件。
了解行业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动漫创作的处境并不乐观,市场容量狭小,原创热情和创意受到很大的牵制。
对大部分民间动漫画家而言,他们能选择的成功之路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向仅有的几家动漫杂志投稿,经过“百里挑一”,很少一部分作者能获得发表机会。而被杂志选中后,要想出版自己的动漫书,又必须经过“百里挑一”的筛选。
出版社的谨慎,说到底还是动漫市场发育不健全所致。即使是那些成名的动漫作者,也有许多作品无法出版。实际上,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原创者迫于现实压力被迫转行。
国内市场的不完善,还体现在中介力量的缺乏上。上海产交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动漫作品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估值体系,缺少具有公信力的定价工具和规则。此外,在版权保护环境、知识产权评估等方面,动漫也远不及其他行业成熟,投资风险比较大。
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为原创者提供的推广服务,主要是传统的撮合方式,目标市场主要在国外。年初,基地组团参与了国际著名的法国昂古莱姆动画节,十几位原创人受到国外出版机构的关注。
不过,国际市场总体依然是“僧多粥少”,这还一度引发了国内漫画家“同业倾轧”——面对海外出版商,有人不惜以“地板价”竞争,从而压低了中国动漫作品的整体估价水平。
有识之士表示,中国动漫产业目前急需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市场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打通产业链上的种种障碍,让优秀的作品、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可以说,“动漫交易平台”是对这一机制的积极探索,但产业缺少的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它有赖于诸多其他环节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