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丁云川,在老底子的杭州城里,可谓人人皆知。他对杭州的山山水水了然于胸,他对西湖的一腔热爱更是无人能出其右。作为一个知名的收藏家,丁老几乎倾注所有家产,收集到了有关西湖的点点滴滴,光是西湖老照片就有近千幅之多。
不过让许多人不解的是,这位热心寻觅古物者,他所以寻觅古物并不为自己趋利,而是为了回赠社会。他于30多年前在古旧书店购得的《敷文书院志略》,为杭州重建万松书院(即敷文书院)立了大功。
昨天日暮之时,接到了丁云川老师狂喜的电话:“小孙,我从安徽买回一块康有为题字的匾额‘放鹤亭’,极有可能是真迹!
原来日前,丁老师去徽州游玩,在绩溪龙川“胡氏宗祠”旁的一家小店“泽益斋”内发现,地上摆着一块康有为的“放鹤亭”匾额,落款时间为庚申年(1920年)4月,制匾时间为丁卯(1927)3月。
“我当时就眼睛一亮:这匾本应该悬放于西湖放鹤亭上,怎么会出现在徽州的山岙里?”
丁云川老师说,看笔迹,确实像是康有为的,他习惯把“鹤”字右边这个“鸟”下四点,连写成一横;看时间,也吻合,那时康有为与船娘小翠婚后不久,住在汾阳别墅(就是现在的郭庄),康有为写三潭印月长联“湖中有湖、岛中有岛……”的时间,也是庚申年。这块匾上,所有文字都贴着真金,光灿夺目!
丁老师向店主套近乎,店主淡淡道:一年多前,在绩溪上庄水竹坑一个姓胡的大户人家那里看到的,估计是件“老东西”,起初胡姓人家不肯买,磨破嘴皮才弄到手,很是高兴了一阵。可没想到,一年多来,店里人来人往,就是没人认得这块匾,店主心意也有些淡了,干脆把它冷落在地上……
丁云川试着问价,店主抛出一个数字:1500元。丁老师一摸,口袋干瘪,“300元好不好?”对方说至少要保本价800元。
丁老师出得门去,又转回店里——他实在不想和这块匾失之交臂,头皮发麻地向一位只有一面之交的同仁借钱,以800元的价格,捧回这块“放鹤亭”,“如果是真迹,那我就要还湖明珠了1
当天晚上,丁老师走马观花地逛着屯溪老街,在“三雕博物馆”里,突然发现另一块牌匾:吴昌硕未(1919)皋月(正月)题“还朴精庐”,旁有“潜泉池西闢三楹……”等文字。“我觉得,这也是个‘老东西’,说不定和西泠印社有关!一问,馆主开价18000元,还说,最低价16000元,再低就不用商量了。”
丁老师说:我买不起,让我拍个照片好不好?
馆主也爽气的,同意了。丁老师拍照时,他得意道:从1993年开馆至今,已经收到、出售好几块吴昌硕的牌匾了!
这句话,让丁老师浮想联翩:从绩溪倒龙川途中,地陪导游说,抗日战争时期,重峦叠嶂的绩溪山区挡住了侵华日军,江浙一带的难民纷纷避退至此,那么,西湖孤山上的匾额流落到徽州来,会不会和徽商有关系?1937年前后,杭州是有不少徽商的,眼看着杭州快要沦陷,他们肯定不忍心让西湖的名人匾额被侵华日军掳掠,就想方设法把它们和细软一同带回安徽匿藏起来。
“在历史上,杭州沦陷后,西湖风景名胜遭到了很大破坏,汪庄著名古琴被掳,理安寺楠木被伐,灵隐寺山门被毁……如果这些仅存的匾额确实流落到安徽,杭州人还真得感谢这些徽商。”
记者请教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颖:“我们要请专家对这块匾额进行鉴定,如果是真迹,它能够回归西湖,真要感谢丁老师。
丁云川老师说,假如专家鉴定是真迹,他能把康有为的“放鹤亭”请回家,真是老大慰怀0今年是西泠印社成立105周年,如果有人能把‘还朴精庐’也请回西湖,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