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3月18日广州艺拍公司的小拍会上,一尊规格仅为H10.5CM的小佛像:(如下图,清代鎏金佛像),以5500元成交。专家们告诉记者:收藏投资佛像将成为艺术市场的新热点,“南冷北热”的局面也正是广东藏家投资收藏佛像的好时机。
佛像拍卖“南冷北热”
据记者了解,在近年来的广东瓷杂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明清瓷玉器一直是主流拍品,而北方市场上热火朝天的佛像拍卖,在广东却缺乏本地藏家应有的关注,本地推出的为数不多的佛像艺术品也几乎全被北方藏家收入囊中。
近年来在天津首开佛像专场拍卖的先河。自此,佛像日益受到收藏家们的广泛关注,北京、云南、江苏、上海等地的拍卖行业又将佛像拍卖推向了高潮。在2004年11月的秋季艺术品大拍中,中国嘉德、北京翰海首次推出的金铜佛专场就分别以57.8%、82%的成交率,1288.8万元、2712.9万元的成交额引起拍卖界和收藏界的关注。
据行家介绍,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中原地区,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以前的石佛像艺术价值最高,但却因存世有限,市场罕见。明清的金铜佛像就构成了今日中国古代佛像市场的主体,其市场价格也在不断上涨。10多年前,一件大小适中的铜佛像在地摊市场只卖数百元、数千元,如今则升高至数万元。在去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中,一尊72.5厘米高的“大明永乐年制”铭款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落槌价1.04亿港币成为最贵的中国佛像。
广东市场有望升温
佛像的拍卖在广东拍场出现不多,主要原因是本地藏家对佛像的内涵和价值缺乏深入的了解,“南方藏家重外在、北方藏家重内涵”的收藏习惯基本没有改变。此外,我们在南方市场所见到的藏传佛像多为清末民国初期汉地工匠仿造,造型枯瘦,四肢细小,器壁薄,鎏金量少,一定程度影响了藏家对佛像的喜爱。
一位艺术品拍卖大公司的老总告诉记者,今年3月北京匡时拍卖行的佛像专场拍卖巡展,尽管包括了内地几大城市,但广州却未列入其中,说明对广东佛像市场缺乏信心,这不能不说是广东拍场的尴尬。目前,广州拍卖界有意识地推出数件佛像艺术品试水广东拍场,意在唤起本地藏家的佛像收藏意识。可以预料:随着本地藏家对佛像文化内涵和蕴涵价值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本地拍卖行对珍贵明清藏传佛像的征集力度加大,本地的佛像拍卖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且市场价格会一路攀高,成为本地藏家竟相追捧的对象。

上图:清代鎏金佛像
小贴士
行家认为:收藏佛像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来欣赏和鉴定。判定佛像文物价值要综合分析它的真伪、题材、时代风格、材质工艺、式样等各种因素。除了必要的真伪鉴别之外佛像题材也非常重要,一些稀有和重要的佛像题材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当然,年代越早,佛像的价值越高;银、铜、铁等较好材质的佛像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