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装饰有斗兽的镀金手柄的匕首;右:公羊,金器,公元1世纪中叶
2008年5月25日,名为“阿富汗:隐藏的珍宝”展在美国国家美术馆开幕,宣告一个大型的阿富汗珍宝展为期17个月的美国之行拉开帷幕。此展在美国国家美术馆将持续至 2008年9月7日,随后,将转展美国的另三个重要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08年10月4日至2009年1月25日);休斯敦艺术博物馆(2009年2月22日至5月17日)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09年6月23日至9月20日)。
面具,公元前2世纪,未烧制的陶器
鱼型玻璃瓶,公元1世纪,吹制玻璃器皿
展品来自被重新发现的阿富汗珍品
这次展览的展品包括228件手工艺品,每件都可谓惊为天物,这些艺术品都来自喀布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该馆信奉的是“文化之兴,民族之盛”。人们一直以为,在经历了苏联入侵、塔利班的“文化清洗”以及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等灾难后,阿富汗喀布尔博物馆的记录阿富汗五千年历史的22000件文物早就被偷盗、抢劫一空了,直到2003年在总统官邸的拱顶下面才发现了它们而惊动世人。此次展览的展品即为从这些隐藏的珍品中精选出的精品,同时还会讲述它们如何被发现、发掘和冒险的营救过程。它们大多首次在美国出现。这些艺术品见证了阿富汗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贸易古道的必经之路。
展品时间跨度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凝聚了阿富汗文化遗产中丰富的镶嵌工艺,它们分别来自四处考古遗址发掘。其中包括在艺术上联结了阿富汗北部地区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金碗;来自艾哈农的前希腊城邦遗址的青铜像和石雕;在贝格拉姆发现的从罗马和印度进口的青铜像、象牙雕像和彩绘玻璃器皿;还有100多件黄金饰品,它们是著名的1978年发现的“大夏金器”中的一部分。
此外,展览还提供了详细的地图说明,对大约1500处考古遗址、古城和著名的“丝绸之路”以及与史前古器相关的地方进行了标注。并邀请著名的阿富汗裔美国人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创作了文献纪录片,介绍了古阿富汗文化、这些艺术品的收藏史及其富有戏剧性的发现过程。展厅中还有一些短片展示了巴米扬大佛的被毁和艾哈农的重建。
“丘比特骑在海豚上”的对钩,公元前1世纪中叶
被毁前的巴米扬大佛
战乱中,“掌匙人”秘密埋藏珍贵文物
由于喀布尔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和人类文明早期历史中的繁华都市,阿富汗喀布尔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来自各个文明的珍宝。
然而,先是遭受苏联入侵,接着是塔利班实施的“文化清洗”,最后是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人们无法指望这些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无价之宝还能完好无损。但2004年11月17日,考古学家宣布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战乱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文物分藏在多家银行的保险库和其他安全的地方,现在它们终于重见天日,而且基本上完好无损。
原来,在抵抗苏联入侵期间,博物馆一些管理人员在20 世纪80年代早期把多数贵重文物装入箱子里,并把它们藏到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周围的多个地下能抵御炸弹破坏的保险库中。他们把文物藏好以后就没有向外界透露过任何消息,严格保守着这个秘密,即使在博物馆珍品被毁坏和抢劫一空的流言四起时,他们也一直保持着沉默。这些管理员和文物爱好者被称为“掌匙人”,因为他们无论从实际意义上还是形象地说,都掌握着通向一批无价瑰宝的钥匙。瑰宝中包括来自约两千年前的大夏时期的2.2万个金质构件。
阿富汗战争初期,在大夏金器不见后,历史学家曾担心它们可能被运到俄罗斯,或者干脆被化成金子。后来,阿富汗政府官员在打开一个金库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大夏金器。塔利班曾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打开这一宝藏,但都无法突破厚重钢门上的七道锁。2003年8月,阿富汗政府终于在德国开锁专家的帮助下打开了这个金库。
“这是亚洲甚至可能是全世界历来最重要的一批金质文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富汗事务专家克里斯蒂安·曼哈特说,“它成功地躲过了如此之多的劫难,真是一个奇迹。”
激光重现巴米扬大佛效果图
激光重现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 (Bamyan)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市境内,深藏在兴都库什山里。屹立在巴米扬石窟群中的两座大佛,一尊凿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醒目。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巴米扬大佛历尽沧桑,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都曾先后在4世纪和7世纪时在巴米扬逗留,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对巴米扬作了生动的描述。
巴米扬石窟在建成后的千百年中,饱经战火的劫难。有记载的大规模破坏,前后有4次。第一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服巴米扬期间;第二次是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的铁蹄踏上了这片土地,巴米扬石窟没能躲过这次战火的劫难,面目全非;第三次是在19世纪,当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阿富汗领土时,占领巴米扬的英军炮击了巴米扬石窟的两尊大佛,从此巴米扬大佛满目疮痍,肢体残断。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刚刚跨入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公元2001年3月9日,巴米扬两尊立佛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炸药声中化为灰烬,巴米扬大佛成了人类永恒的记忆!
大佛被毁之前,石洞中终年居住着世界各地前来朝拜的佛教信徒以及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僧侣,最多时可达500人。在公元600年至700年期间,常有得道高僧在石洞中讲经,信徒则围聚在佛像前聆听。原来大佛的鼻孔是天然扬声器,讲经者的声音可被放大数倍,清晰地传到听众耳中。
掌控阿富汗政局的塔利班政权,下令摧毁阿富汗境内所有雕像,包括伊斯兰教统治之前的巨型佛雕在内。
在大佛惨遭毁坏后,国际社会一直在设法努力,试图将被炸成废墟的巴米扬大佛重新修复起来。2005年媒体报道,2001年前被塔利班政权炸毁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有望在2007年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位日裔美国艺术家hiro yamagata目前正计划用激光束打在大佛的遗址上以恢复其本来面目。
此光电装置将采用超过250套的激光系统,放置在距离巴米扬山500米、1000米、5000米不等的距离,通过长射程的绿色激光和短射程的彩色激光束相互配合,造成激光束与日落后紫红色的背景和黑色的山峦轮廓产生强烈的对比。而支持激光束的能量则由风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电板提供,同时发电装置还能为巴米扬的人民提供日常所需的电力。
艺术家曾于2003年和2005年两次访问巴米扬,并于2005年获得阿富汗政府的批准,原计划于2007年6月完成此装置艺术,但因经费和技术等原因,计划被推迟。艺术家计划2006年至2011年,长达5年的时间里在巴米扬试验激光系统,调试风能发电和太阳能板设备、调试激光系统,建立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基地。2012年6月中旬正式展示。届时,激光柱每次将在日落后照射一小时,连续6天作为一组,每年展示12组。据悉,整个激光重塑大佛工程预计将耗资900万美元。
森林之神塞利纳斯面具,青铜
站在摩竭上的女河神,公元一世纪,象牙
石灰石人像,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
贝格拉姆象牙王座的局部,公元1至2世纪
“大夏的阿芙罗狄特”,公元一世纪中叶
阿富汗艺术:前伊斯兰时代和伊斯兰时代
阿富汗自古是欧洲和中东与印度和远东贸易往来的要冲,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
在阿富汗的前伊斯兰时期,公元前6世纪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阿富汗,前4世纪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随后阿富汗东部诸省又相继归属希腊人塞琉古王朝和印度孔雀王朝。公元前250年,大夏(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阿富汗建立独立王国。阿富汗东北的希腊移民城市阿伊哈努姆、贝格拉姆等城址的建筑呈现希腊化风格,曾出土大夏守护神石像等希腊化雕刻。阿富汗的喀布尔博物馆藏有希腊化美术与犍陀罗美术等珍品,对研究丝绸之路文化艺术颇有价值。例如贝格拉姆城东出土的2世纪片岩雕刻的风格接近犍陀罗雕刻,但佛像的双肩上和背光周围雕有火焰,明显受波斯拜火教影响。贾拉拉巴德东南哈达的灰泥与赤陶塑像最具独创性,融会了希腊化艺术与印度艺术的因素,人物造型多样,个性鲜明,被称为哥特式佛教艺术。
另外,最著名的当属阿富汗的石窟艺术,大多分布在巴米扬、卡克拉克和弗拉蒂一带的河谷(3~7世纪)。阿富汗巴米扬峡谷因丰富的佛教洞窟遗址及高达53米的石雕佛像而与敦煌石窟、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同被列为三大佛教艺术最珍贵的遗产地。巴米扬龛状窟的大佛像开中国北魏艺术之先河。卡克拉克壁画《持莲花菩萨》可与印度阿旃陀石窟的同名壁画相媲美。
10世纪中叶,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在阿富汗的加兹尼建立公国。加兹纳维王朝(976~1174)与古尔王朝(1174~13世纪)时代,是阿富汗伊斯兰建筑艺术的黄金时代。一系列刻画人和动物的白色大理石浮雕,风格受伊朗艺术影响。
这一时代还幸存有灯、水罐、碗等青铜器,雕镂图案精美。陶瓷制品有一种金属似的亮丽抛光,类似赖伊和卡珊出土的13世纪陶器。帖木尔的后裔统治阿富汗时期(1404~1507),赫拉特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建筑艺术也成就可观,代表作有赫拉特的大清真寺、马扎尔-伊-沙利夫的清真寺、赫拉特的伊斯兰学院(15~16世纪)、伽祖尔伽赫的陵墓(1425)、巴尔克的寺院(15世纪晚期)等。这些建筑装饰华丽,瓷釉陶板表面图案色彩缤纷,通常由配以黄色高光的各种深浅的蓝色组合,光滑的或有肋拱的圆顶呈青绿色,瓷砖花纹绚烂。16世纪,巴布尔以喀布尔为根据地征服印度,阿富汗东部被纳入莫卧儿帝国的版图,伊斯兰文化艺术的中心逐渐东移。
“龙主”垂饰,公元1世纪中叶
链接:战乱不休的阿富汗
从地理上看,阿富汗是沟通欧亚必由之地。15世纪以前,这里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已经被毁的巴米扬大佛就是古代阿富汗文化繁荣的见证。但这一切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之后被彻底地改变了。欧洲航海家们发现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之后,阿富汗的光彩也渐渐暗淡下来。交通枢纽的地位虽然改变了,但阿富汗的地理重要性没变,这里仍是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后,阿富汗成为英、俄等大国争夺地盘、较量实力的场所。在阿富汗,大的战争与内乱平均十多年就来一次。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美国对此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把武器和金钱大把大把地撒向阿富汗,扶持反苏亲美势力。现在的塔利班和本·拉丹都是美国在那时种下的根苗,并在以后逐渐羽翼丰满。
展览名称:阿富汗:隐藏的珍宝
展览时间:5.25~9.07
地点:美国国家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