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经济改善促收藏热 红木家具收藏:当经典遭遇时尚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08-06-03 09:08:1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近期,挟着“木中贵族”美名的红木家具价位直线上涨,越来越得到老百姓的爱好和追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随着流传下来的明清家具越来越少,新的红木家具生产作为一种产业应运而生,国内涌动起红木家具收藏的热潮。专家指出,市场需求上涨,红木家具升值空间将越来越大。

    
木中“贵族”古来是

    用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的话说:“红木家具是经典的,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早在唐朝就有人用红木做简单的家具,明清两代达到顶峰。

    明代早期的家具木材,以浅色为主,宫廷里多用黄花梨木,民间则常用榉木家具。到了清代初期,由于西方玻璃的引进,窗格子变大,室内光线较足,家具趋向深色,其中最珍贵的是紫檀木,更确切地说,是最早由郑和带到中国的小叶紫檀。汲古斋总经理杨育新讲述了小叶紫檀与中国的渊源:当年郑和下西洋返回中国时途径东南亚,为了稳定船身,用当地的重量较大的紫檀木来压舱底,回宫后,工匠们发现紫檀木竟是上等木材,便开始了红木家具在明清宫廷的盛行。由于紫檀木的珍稀,民间又找到一种跟紫檀接近的木材,就是红木(一般是以红酸枝为主)。

    据吴少华介绍,红木家具真正形成气候是在乾隆年间以后。我国红木家具的生产按产地分为两大流派,苏派(产于苏州)传承明代简洁流畅的风格,广派(产于广东)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重雕刻的广派巴洛克风格,自成一家。清代后期,红木家具开始流向民间。民国的家具带有西式元素,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红木家具主要产地在中国南方,成为财富符号,改革开放以后,老红木家具价位越炒越高。市场需求催生了现代红木家具产业,据了解,红木家具生产分为两大块:一是传统的作坊模式,产品大部分是仿古的,另一块是采用现代家具加工手段进行生产。

    “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所说的红木家具,主要是指传统概念上的红木家具,并不包括现代生产加工手段批量化生产的红木家具。作为艺术品,传统红木家具突破了其他艺术品只能看、不能用的特点,除收藏观赏价值外还有实用性。”吴少华对记者说。

    
经济改善促收藏热

    谈到近期这波红木投资热潮的原因,专家们告诉记者:生活条件和住房条件改善,人的审美和消费观念的提高是红木家具收藏热的原因之一。

    “现代人居住空间较以前明显增大,家具是跟建筑跑的,什么样的建筑决定有什么样家具。另外,中国人对红木家具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红木家具深沉、稳重的特点,代表中国人内敛的气质。”吴少华说。

    在上海市虹口区岳州路经营红木店的奚建祥告诉记者,红木的生长年限长,树龄至少在100年的红木才能勉强用来做家具,真正的成熟期在五六百年之后,因此它的出材率较低。

    中国生长的红木很少,在云南、海南岛等地有零星分布,大批量的红木原料只能从东南亚进口。然而,东南亚的红木出口国家从环保、生态角度考虑,限制甚至禁止砍伐。这使原来就稀少的木材弥足珍贵。加上红木家具做工考究和巨大的升值潜力,成为品位和财富的象征,促成了新一波的收藏热。此外,物价的上涨引起工匠的工资上涨,但需求热度不减,红木家具价格因而也一路飙升。

    懂行才能淘到宝

    据了解,目前热销的主要是明清式样红酸枝家具,如圈椅、太师椅,价格在1.5万元到5万元不等。

    有意收藏红木家具的投资者该如何选择?专家建议,流传下来的红木家具文化含金量高,但赝品多,普通投资者难以识别。客厅、书房家具是具有较大升值空间和利益回报的家具模式。根据不同房型选购不同家具,不能盲目决定。另外,要考察一段时间,物色好的卖家。

    也有专家表示,有历史价值的,年份越长收藏价值越高。只要有一流的材质和工艺,仿制的家具和茶叶罐等小摆件也有收藏价值。把明清时代家具的精髓沿用下来,在传统的工艺和式样上加以细节的创新,这类现代工艺与传统风格结合的产品也值得收藏。

    有收藏家认为,投资者如果遇到高于市场价的红木家具,则有可能是货真价实的,至于低于市场价格的红木家具,因其红木价值所系,绝对有不同程度的“水分”在里面,因此不太懂行的人不能抱着贪便宜的心态,收藏过于廉价的红木家具。只有真正懂行的人,才能在这波“红木家具投资时尚”中淘到宝。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