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市场评论
中国绘画,挂在墙上的股票?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07-04-21 10:23:4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中国绘画记载了由符号演变成文字,进而反映物象的文明历程。每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都体现了社会人文动态,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内涵。

  艺术是永恒的,但它往往会被曲解。特别是在今天,承载着人类文明结晶的艺术品被许多人赋予了浓厚的投资、投机色彩。它被人们誉为挂在墙上的股票。

  艺术品收藏曾经不言败

  股票在中国大陆的出现与发展,断断续续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而上世纪末改革开放带来的沪深股票市场,让人们充分体验到了股海沉浮的悲喜。价值发现也好,资产重组也好,一幕幕财富神话的产生与破灭,让中国大陆的几千万“股民”与“基民”不同程度地了解了投资与投机的真谛。

  现如今,如果还有人再鼓吹中国绘画是挂在墙上的股票,你可以让他看一看当年的曾一度火爆的股票今可安在;而香港股票市场中的“仙股”,也会让人看后心有余悸。我们还会把“它们”挂在墙上,放在心间吗?

  中国大陆的艺术品市场出现与发展要落后于股票市场。当股票市场经历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后,绘画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还沉浸在开放初期的冲动狂热中。人们被压抑了四十多年的对财富文化的憧憬,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强大的惯性推着艺术品跨越了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大陆展现出一道“收藏不败”的靓丽风景。

  2003年“非典”以后艺术品市场突然爆发,丝毫不逊于当年股票市场中“做多中国”的情势。尽管股票市场中的“金股”只是“紫光”一闪,但绘画艺术品市场中出现的“天价”拍品,却一浪高过一浪。

  天价拍品催生市场泡沫

  1994年,大陆拍卖市场出现了两幅上百万元的绘画作品,当时令人激动不已。十年之后,上百万元的绘画拍品比比皆是,能吸引眼球的只有上千万元的“天价”拍品,人们真正理解到了“钱不是钱”的名言真理。业内资深人士曾经对一幅以千万元成交的绘画作品做了计算,如果把成交价兑成百元大钞平铺在这幅技法平平的“名人”字画上,它的厚度将超过十厘米,难道这就能说明我们民族的艺术价值吗?

  文化艺术本应启迪人们的心智,净化人们的心灵,却被错误地当成了投资工具。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竞价过程中,艺术价值逐渐在消失,文化家园逐渐在没落,画家良心逐渐在泯灭。

  2005年,艺术品市场中泡沫最终在秋季拍卖中破裂了,这无疑是给弄潮儿们上了一堂免费的风险教育课。目前股市、期市的逐渐回暖走高,无疑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向新的热点。回望昔日市场辉煌,目前总体价格已经下跌了30%%,艺术品市场已经失去了资金“洼地”的优势。狂热后的市场,往往会带给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从艺术和市场的双重价值方面来审视得失,总结经验。

  艺术投资,心情分红

  从大的方面看,未来中国无疑是全球一体化的主要成员,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势必逐渐改变中国画坛现有的沉闷现状,中西艺术相结合将是绘画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中国绘画艺术走向世界,不能单靠不变的传统,在收藏投资绘画作品时,应对此认真考虑和选择。

  中外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事实告诉我们,就每幅作品的具体要素而言,思想性、题材、技法、数量、进入市场时间以及有无明显的炒作包装痕迹等,都是我们参考选择的重要依据。

  例如,当下收藏界颇为追捧的画家有陈逸飞、艾轩、王沂东等,他们使用的写实性创作方法,其实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了。运用写实性手法进行彩墨画变革的宋涤,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关系赋予了生宣纸,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人物诸多方面,文革后期作品就进入了市场,这样的艺术品无疑会获得长期的市场回报。

  其实我们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都应把作品的艺术价值放在首位,发自内心地感受一幅画带来的美,这种快乐远比一只上窜下跳的股票带给自己的感觉要舒适得多。我们不妨拿出资产的一小部分,买上一幅优秀的作品挂在墙上,让画中的美景时时给我们的心情分红。

  相关链接   

  艺术品投资因“虚火”而跳水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2007年,并没有续写2004年、2005年以来创下的“神话”。

  中国挺进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的高速曾带给业内惊喜。根据2005年末2006年初的统计数字,当时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但对“全民参与”热潮可能患上的“虚火”,业内一直有所担忧。

  据了解,2004年成交价达30万元的一幅名画,目前的估价约为10万元;一花鸟名家的画价曾超过3.5万/尺,目前市场认可的价格却低于8000元/尺;“跳水”的不仅仅是当代画家的作品,还波及国画和油画……

  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回落,浙江画院艺术事务所总经理陶小明将其比喻作“一张罚单”——“就像在高速上开车,如果开得太快,就会付出代价。”中国书画等艺术品除了投资功能外,其中的人文价值经历史沉淀已被认可。真正需要盘整的是急功近利、个人一夜暴富的思想。暴富的例子是极少数,多数的艺术品投资者应该抱着长期投资的观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