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快城快客”的第七届上海双年展近日确定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61人(组)参展艺术家的名单和参展作品方案。
户外作品一直是上海双年展的重头戏,而此届双年展亦不会令参观者失望。据悉一列长四十五米左右的火车将“驶进”美术馆的正门,这列曾经承载着中国知青梦想的历史火车将拉开“快城快客”的序幕。其他如水稻、巨型蚂蚁和各种姿势的马的雕塑也将是今年户外作品的亮点。
第七届上海双年展的学术框架也特别推出了三位艺术家的个展,策展人团队认为这将是关于“快城快客”的点题之作。对于之前引起很多媒体好奇的三位艺术家人选,目前双年展艺委会确定了中国艺术家岳敏君、美国艺术家Mike Kelley和荷兰艺术家Lonnie Van Brummelen & Siebren De Haan。策展人之一的张晴还透露,中国艺术家岳敏君的作品将很富视觉震撼力。所有个展的艺术家作品将在二楼展出,无疑这对一向“寸土必争”、“寸土寸金”的上海双年展是空前的“慷慨之举”。
因为上海美术馆场地本身的限制,尽可能地利用空间一直是策展人团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为了符合学术构架并更好地展现作品,“我们不得不‘浪费’了一些空间”,张晴解释道。
针对中外艺术家的参展方案,策展人团队进行了细致讨论并对展览场地进行了划分和布置以便把握双年展的学术思想与作品呈现的关系。一楼的作品以人民广场作为思考和创作的起点,因为这里是上海开埠至今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的缩影。三楼和四楼展厅的作品还运用了非上海的素材来展现世界各地人口迁徙融合的问题。在主体展览之外,本届双年展还策划了“我的人民广场”照片征集活动,以加强公众的参与和互动。
目前国内外艺术家已进入最后的创作阶段,已完成的作品将起运,布展工作将从8月24日全面开始,9月7日中午12点之前完成。相关最新动态将通过官方网站www.shanghaibiennale.org及时发布。
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08年7月7日
第七届上海双年展艺术家名单
Artists’ List of the 7th Shanghai Biennale
Pawel Althamer 帕维尔•阿特曼(Poland 波兰)
Tiong Ang 唐•安吉(Indonesia\The Netherlands 印度尼西亚\荷兰)
Ricardo Basbaum 里卡多•巴斯鲍姆(Brazil 巴西)
Guy Ben-Ner 盖•本纳(Israel\Germany 以色列\德国)
Ursula Biemann 厄休拉•比耶曼(Switzerland 瑞士)
Big Dipper Group:Liu Yue, Wu Lizhong, Xu Xubing 北斗星小组:刘越、吴黎中、许旭兵(China 中国)
Bu Hua 卜桦(China 中国)
Mariana Castillo Deball 马利亚纳•卡斯提罗•德巴尔(Mexico 墨西哥)
Chen Yun 陈贇(China 中国)
Chen Zhiguang 陈志光(China 中国)
Jürgen Drescher 佐根•德莱舍(Germany 德国)
Ayşe Erkmen 艾斯•艾克曼(Turkey\Germany 土耳其\德国)
Inci Eviner 因斯•伊夫尼亚(Turkey 土耳其)
Harun Farocki 哈伦•法若克(Slovakia 斯洛伐克)
Rainer Ganahl 雷纳•加纳尔(Austria\U.S.A. 奥地利\美国)
Zvi Goldstein 茨维•戈登斯坦(Israel 以色列)
He Wenjue 何汶玦(China 中国)
Huang Hsinchien 黄心健(Taiwan China 中国台湾)
Bethan Huws 贝森•休伍丝(Wales\France\Germany 威尔士\法国\德国)
Jia Zhangke 贾樟柯(China 中国)
Jin Shi 金石(China 中国)
Jing Shijian 井士剑(China 中国)
Mike Kelley 麦克•凯利(U.S.A. 美国)
Sanggil Kim 金相吉(Korea 韩国)
Suchan Kinoshita 木下苏畅(Japan 日本)
Charles Lim 查尔斯•林(Singapore 新加坡)
Lin Chuanchu 林铨居(Taiwan China 中国台湾)
Liu Ming 刘鸣(China\France 中国\法国)
Liu Ye 刘野(China 中国)
Lu Hao 卢昊(China 中国)
Ma Baozhong 马堡中(China 中国)
Angelika Mantz 安吉里卡•马提(Germany 德国)
Klaus Mettig 克劳斯•梅提格(Germany 德国)
Roman Ondak 罗曼•昂达克(Czech Republic 捷克共和国)
Otolith Group 奥特列斯小组(U.K.\India 英国\印度)
Ulrike Ottinger 乌尔莱克•奥汀格(Germany 德国)
Thomas Ruff 托马斯•鲁夫(Germany 德国)
Son Kuk Gyon 孙国娟(North Korea\China 朝鲜\中国)
Hito Steyerl 黑特•史德耶尔(Japan\Germany 日本\德国)
Su Xinping 苏新平(China 中国)
Tang Maohong 唐茂宏(China 中国)
Lonnie Van Brummelen & Siebren De Haan 罗尼•范•布鲁梅兰,西布兰•德•汉(The Netherlands 荷兰)
Mieke Van De Voort 米克•范•德•福特(The Netherlands 荷兰)
Jeanne Van Heeswijk 杰妮•范•黑思维克(The Netherlands 荷兰)
Clemens von Wedemeyer 克莱门斯•冯•韦德梅耶(Germany 德国)
Wang Qiang 王强(China 中国)
Wang Qingsong 王庆松(China 中国)
Lawrence Weiner 劳伦斯•维纳(U.S.A. 美国)
Wu Mingzhong 武明中(China 中国)
Yang Shaobin 杨少斌(China 中国)
Yangah Ham 杨•汉姆(Korea 韩国)
Yin Xiuzhen 尹秀珍(China 中国)
Yu Fan 于凡(China 中国)
Yu Hua 虞华(China 中国)
Yue Minjun 岳敏君(China 中国)
Zeng Hao 曾浩(China 中国)
Zhang Enli 张恩利(China 中国)
Zhang Qing 章清(China 中国)
Zhang Weijie 张伟杰(China 中国)
Zhou Tao 周滔(China 中国)
Zhu Jia 朱加(China 中国)
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Shanghai Biennale
2008年7月4日
July 4,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