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由规范艺术市场的中间环节引出话题
来源:美术报 2007-04-23 09:50:2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主:现在艺术市场的中间环节很不规范,尤其拍卖活动更是问题成堆。照理说,拍卖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应该是画廊和代理商,然而由于拍卖这种形式交易公开,机会均等,在商品的价值发现方面有着其他交易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故而对于价格有着较大弹性的书画作品来说,拍卖这种交易形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于是拍卖,成了书画交易的主渠道。可令人遗憾的是,凡事有一利亦生一弊,由于这种交易形式买卖双方不直接发生关系,便于幕后操作,有着巨大的广告作用,以及现场的氛围往往会影响竞买人的情绪,使之作出非理性的判断等原因,因此很自然地被一些投机资金和热衷于自我炒作的画家所看中,以之作为宣传做市、哄抬价位、拉高出货的工具。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想规范当前的艺术市场,首先要整顿拍卖活动的秩序,打击拍卖活动中种种内外勾结、弄虚作假和逃税、洗钱等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
  客:但愿如此。不过,我觉得除了画家和拍卖公司之外,现在市场上某些收藏者的心态也很成问题。他们介入市场的目的,似乎并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只是为了钱,或者说是将收藏艺术品当作自己的生财之道,因此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老实说,现在拍卖活动中的种种不良行为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与很多收藏者缺乏正确的收藏理念和收藏心态不无内在联系,二者互为因果,一体而两面。

  主:你未免有些一概而论了。我认为从价值取向上看,现在艺术市场上尤其是书画市场的收藏者,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从热爱和欣赏艺术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艺术品的收藏来陶冶情操、升华品格,增加知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这类收藏者是艺术家的“知音”,历史上凡最终能成为大收藏家者,如项子京、安仪周等都属于这一类。他们不但收藏书画作品,而且研究书画作品;不但是收藏家,而且是鉴赏家,有收藏著录存世。第二类是从消费的角度出发,企图通过购藏艺术品来点缀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档次,当然他们也喜欢艺术品,在观赏艺术品的时候也能产生某种愉悦,但这种愉悦往往只停留在感官享受的层面,很少甚至拒绝作深入的阅读和体味,有某种附庸风雅的色彩,因此他们的艺术认知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有的人甚至终生都是“画盲”。第三类则是从投资的角度出发,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收藏者。你所说的主要是这第三类收藏者。在现在的艺术市场上尤其是在拍卖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其他行业中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所谓“成功人士”,他们转而介入收藏,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投资行为甚至是一种新的产业,即属于这一类。另外,很多对于艺术品收藏缺乏相应知识甚至一无所知,而只是在赚钱效应的诱惑下介入艺术市场的普通工薪阶层,也大多属于这一类。这三种类型的价值取向不同,收藏的标准必然也不同。第一种类型的人,以艺术含量作为取舍标准,艺术含量高者就收藏,艺术含量低者或缺乏艺术含量者就不收藏。第三种类型的人,以符号价值作为取舍标准,这种符号价值首先是艺术家的身份和名头,包括学术身份和社会身份,其次才是作品的风格和水平。

  客:什么符号价值?其实就是商业品牌,商标!

  主:也可以这么认为。而第二种类型的人,则居于第一种类型者和第三种类型者之间,可进可退,没有一定之规。不过我这里所说的并不严谨,只能算是大体如此,并非尽然。

  客:你刚才讲收藏艺术品是富人之嗜,这一点我完全赞同。可是现在收藏艺术品却几乎成了全民之嗜,就像当年的全民经商、全民下海、全民办公司、全民炒股票一样,这就有点不正常了。其实,艺术品收藏尤其是书画作品的收藏是一种很奢侈的事,不但要有钱、有闲,而且还要有胆、有识,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现在常常听到有人说,当年齐白石的画如何如何便宜,几百块钱,甚至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张,要是买了就好了。殊不知便宜和贵是相对的,当年的几十块钱和几百块钱,就是普通人一两个月,甚至是半年一年的工资。真正能够买得起而又愿意买的人也是极少数。我可以这样说:不论任何时候,凡真正好的艺术品、好的书画作品,价格总是贵的,对于一般人来说,收藏总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因此,收藏如果不是为了怡情养性,而纯粹是为了投资,甚至是投机,抱着赌徒的心理,企图一夜暴富,发横财,那是非常危险的。

  主:你的话有一定道理,收藏书画作品的确需要有钱、有闲、有胆、有识。不过,现在的情况与过去已经有所不同了:一方面我们如今生当盛世,社会空前繁荣稳定,人们的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比拟的,“盛世重收藏”,收藏热的出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另一方面,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意识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文化水平提高了,自然要求有更高的精神享受;经济意识增强了,自然会产生投资增值的愿望。而这些也无疑都助长了人们的收藏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包括书画在内的艺术品收藏这一昔日少数人的寂寞之道,演变为今天大众参与的时尚热门。而从这一点上,也可以反映出如今我们国家的繁荣兴旺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

  客:收藏热的出现,的确是当今我们国家国力强大和人民生活富裕的见证。可是像现在这样,赝品泛滥,炒作成风,投机盛行,种种不规范的行为比比皆是,总是不行的吧?我觉得长此以往,艺术市场的前景还是令人忧虑的。

  主: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的担心大可不必。虽然我们现在的市场还很不成熟、很不健全、很不规范,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是我国目前整个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表征,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当然,我们的艺术市场历史还很短,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靠制度的建设,法规的完善,二是要靠经验的积累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这其中既包括艺术家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中介商要有必要的道德自律,也包括收藏者要加强理论知识修养和端正收藏心态等等。总之,我对于市场的前景并不悲观,相反倒持乐观的态度。我觉得目前仍在继续的这一轮书画市场的深幅调整,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或者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这就像一首歌中所唱道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也许经过这一轮调整的洗礼,我们的艺术市场将会变得更加繁荣,也更加健康和理性。

  客:但愿你的预言是正确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曹玉林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