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形状的端砚
“一年来端砚市场价格至少翻了1、2倍,但并不如一些行外人所说的贵得离谱。”在昨日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举行的程良端砚作品展及研讨会上,制砚名师程良认为,同样是珍稀材质,田黄和和田玉的价格近几年连翻40-50倍,而20多年来端砚市价最高升幅不出10倍,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黎铿对近1年来端砚业界的创新赞不绝口,认为收藏者要求高了几个层次,端砚工艺师们对作品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南方收藏者更重升值潜力
一名收藏端砚多年的广东藏家对南北端砚市场非常了解,他发现,南北差异巨大,其一是北方收藏者多数喜爱端砚,比如在北方的端砚展示会上,他就看到一些学生把省下的钱拿来购买端砚,而在南方端砚仍只是少数人追捧的对象;其二,北方的一些普通收藏者养成了收藏端砚的习惯,每个月发工资时便先购买一方端砚,有的人竟然省吃俭用收藏了300方端砚,而在南方普通收藏者对端砚没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其三,北方收藏者热爱端砚、收藏端砚,一般将其视为传家宝,引以为荣,而南方收藏者多考虑其升值潜力;其四,端砚南北价差可达到10%-20%,北方收藏者舍得用几十万元甚至近百万元购买一方端砚,而南方藏家较为精算,很少能出售如此“豁达”。
不过南北市场也有共同点,即端砚二级市场流通依然不够顺畅。市场人士分析,一方面是收藏者一般只藏不卖,另一方面是收藏者认为一年前用1千元买回来的端砚,卖出去叫价起码要1万元,惜售心理也导致市场流动性偏差。
收藏重材质也要重工艺
虽然一年来端砚已升值一两倍,但程良认为端砚未来的潜力仍巨大,因为他观察到2007年开始一些从来不接触端砚的书画、玉石收藏者也开始将收藏方向转向端砚;其次,他认为端砚价格未到位:“在史料中可以发现,一些珍稀端砚在当时的价值甚至比现在还高”,资料中记载古代手掌大小的老坑端石价格可达二三百两黄金,不是一般人可使用的,而普通人只能使用宋坑端砚。
珍品馆馆长谭伟彬建议收藏者在既重材质的同时要更重工艺,精湛的设计和雕工能令平凡的材质增值百倍。比如“圆之梦”与“水之韵”就用绿端石制作,但其工艺水平足以令普通的端石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