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 英国 阿尔伯特·约瑟夫·摩尔
《我们的未来:尤伦斯基金会收藏展》日前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杰罗姆·桑斯说,这个展览是个宣言,尤伦斯基金会是一个和中国有关的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与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者分享的家园。“我们的未来”意在开创一个对话空间,并通过当代艺术这个平台,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北京和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不同群体联系在一起,开展对话,共同讨论“我们是谁”以及“我们通过当代艺术的平台究竟要往何处去。”
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重新审视80年代激进状态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相比,《我们的未来:尤伦斯基金会收藏展》在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上,呈现了几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实践。
尤伦斯基金会拥有全球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经过了二十年的积累,基金会收藏涵盖了几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并且通过收藏记录了这些艺术家走过的不同发展阶段,为研究艺术家们笔下变化的社会、文化和哲学视角提供了创造性的洞悉。
作为开幕以后的第四个展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试图再次彰显其宗旨:创造、发展、建立一个开放的对话平台,并将推广中国艺术作为活动的重心。配合北京奥运会,由艺术中心馆长杰罗姆·桑斯、首席策展人郭晓彦和国际策展人周丽影联合策划的《我们的未来:尤伦斯基金会收藏展》,将讲述尤伦斯夫妇长期致力于支持中国艺术家及他们的创作的故事。
此展将展出约六十多位中国艺术家的一百余件作品,包括王广义、张晓刚、黄永砅、陈箴、谷文达、刘小东、汪建伟、冯梦波、隋建国、周铁海、颜磊等艺术家的作品;邱志杰、杨诘苍、何云昌、曹斐新近创作的涉及行为表演、创新教育的计划;基金会新近收藏的杨福东、汪建伟、谢南星和吴季璁的作品及沈远和尹秀珍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专门制作的新作品。
黄永砅《佛手》
谷文达《联合国:丝路》
尤伦斯:
从上世纪80年代大手
笔收藏中国当代艺术
在国际收藏界,尤伦斯夫妇就像一个传奇。这不仅仅在于他们广博的藏品,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超前敏锐的嗅觉和独到的收藏眼光。
上世纪80年代,在很多人尚对中国当代艺术一无所知的时候,他们就已开始大手笔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那个时候,包括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等人还是寂寂无名的小辈。然而,中国当代艺术今日的兴盛,以及这些当年的小艺术家今日动辄拍出千万天价的作品,见证了尤氏夫妇精准的眼光和对艺术品无与伦比的艺术嗅觉。
尤伦斯夫妇常常在世界各地游走,每次到中国的日程都被各种各样的活动塞得满满当当,在尤伦斯基金会名为《我们的未来:尤伦斯基金会收藏展》的收藏展开展之日,本报记者非常难得地专访到了这位热爱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
广州日报:中国的当代艺术收藏市场现在非常火爆,很多人以牛市来形容它,作为国际上中国当代艺术品最为重要的收藏者之一,你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爆?
尤伦斯:并不完全是这样,实际上,很多中国艺术家一直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比如说黄永砯等人,他们不是非常商业的,而且在拍卖市场上的拍价也不是非常高,但他们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现在的牛市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肯定,也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肯定,现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也有很多很好的艺术院校,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广州和上海的一些美术机构等等。欧洲的艺术总是弥漫着一种悲情的色彩,而中国的艺术品总是充满生活化的而且有很喜悦的气息,中西方艺术家的想法不同。
广州日报:现在,一些以往作品往往拍出天价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因为价格过高纷纷出现了在拍卖中流拍的情况,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尤伦斯:艺术品的价格总是有高有低,我不太在乎,当它的价格太高实际上对我们不是好事情,因为这会妨碍我的收藏,相反,如果某个我已经收藏了的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走低,我也不是很在乎,因为我已经拥有了他们的很好的藏品。
前阵子我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看到了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我觉得非常好,这和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没有太大关系,只要作品好,我是这么认为的。作为一个收藏家,如果作品够好而价格高,我愿意向银行借钱去收藏它,如果作品好而价格低,那么我会欢呼。
《古典美》 英国 约翰·威廉·格威德
《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英国 弗雷德里克·莱顿
广州日报:听说你和夫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当时,谁先喜欢上这样的收藏?
尤伦斯:大概是在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那是1986年左右,当时我立刻就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了,之前我们也曾在香港做过收藏。1990年后,我和夫人结合在一起,她也非常喜欢收藏。当时,她有很多朋友喜欢艺术品,但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并不知名,我们也曾经迟疑,是否要收藏这些作品。我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艾未未的弟弟的作品,那是1986年,我的一个朋友带我去中央美院参观,在一个非常冷的空间里,有一个空间,只有一个25瓦的灯泡,那里有艾未未的弟弟创作的一幅画,画上是一个西藏的女孩,我马上就喜欢上了这幅作品,因为这作品实在太棒了。那时候,很多人还没有关注到中国当代艺术,而我们发现了,并和大家分享,这是非常好的一段人生经历。有时候去看展览,很多经纪人会有压力,因为他们知道我会收藏这其中的很多作品,但是,当时有很多艺术家并不想只针对一两个买家,而是希望他们的作品被广泛收藏,所以,要收藏到一些作品实际上很不容易。
西蒙四十年珍藏来到中国,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为记者讲述自己的收藏故事
顶级藏家之路,
从每天8美元起步
欧洲19世纪声望卓著的艺术家莱顿、柯罗、米勒、毕沙罗、蒙克、佐恩等等,在他们的艺术价值还不被大众所赏识的年代就被各位独具慧眼的私人藏家收藏,并在90年代辗转成为西班牙裔墨西哥出色企业家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的所有,这些作品最终成就了西蒙作为全美洲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的地位。在“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巡回到上海展出之际,15日,西蒙基金会的创始人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亲临上海美术馆,为参观者讲述他自己40年的收藏故事。
本专题采写及图片整理
本报记者 周裕妩
100幅精品可媲美卢浮宫藏品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0日,有人说,这个精品展让这个时间段内上海所有的艺术展览黯然失色。这次来华首展的100幅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中的藏品等量级的绘画精品,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众多充分代表那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作品。展览将按历史时期与作品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分为四个板块:学院派与古典人体;浪漫风情与怀古;光与色的交响;劳动的赞歌。
据了解,西蒙所创立的西蒙基金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是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
目前,西蒙基金会的藏品上至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近到20世纪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包括欧洲艺术史上众多令人耳熟能详、印象深刻的名家名作,其中尤以欧洲19至20世纪的绘画和雕塑收藏最为丰富和精彩。辗转数载,这些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艺术精品终于从西蒙家族的墙壁上走出,在包括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的国立美术馆、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法国巴黎的裘德·波姆国立美术馆、美国费城艺术馆以及威尼斯的葛拉西宫等世界各地享誉盛名的艺术馆及博物馆展出,但对于中国乃至亚洲观众来说,西蒙基金会以及它的珍贵藏品都还相对陌生。
西蒙说,自己的收藏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在他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数座豪宅中,他把关于女性美感的画作悬挂在卧室里,在餐厅里摆放着静物画,在办公室和自己的图书馆里挂着的画大多是劳动场景,而14世纪到19世纪笔法细腻的学院派作品主要摆放在客厅和对宾客开放的房间——当然还有印象派,因为他本人很喜欢印象派作品。
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画作面前,西蒙会停下来,向大家介绍自己为何收藏这件作品或者在收藏这件作品过程中的故事。比如一件北欧油画,一位裸体的女子在海岸礁石上。这幅作品在细腻逼真的古典油画包围中显得有些粗线条,但是反复观看却十分特别。西蒙说在收藏这幅作品的过程中,自己曾经亲自前往画家当时创作时所在的渔村,去寻找那块海岸边的礁石;而西蒙之所以收藏毕沙罗的一幅油画,是因为一位祖母带着小孩在乡野中的画面,引起了西蒙本人的共鸣。他自己出生在西班牙的乡村中,这幅画,其实寄托了西蒙几十年来的乡愁。
对话西蒙:
“收藏源于一场早恋”
广州日报:你是如何走上收藏之路的?
西蒙:最早是源于一场早恋,她是一个爱好艺术的女子,比较重要的另一个事情是我大学期间的一个暑假。那个暑假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欧洲,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各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中流连。当时我还只是一个穷学生,每天只有8美元的开销预算。在那个时代,青年人关注世界远远超过关注自我。当时,思想界和文化界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政治的格局也阴晴不定;毕加索的作品狂受追捧;印象派的时代也才过去了没多久。虽然每天只有8美元预算,但我还是在欧洲的美术馆里买下了艺术品的复制品。现在,我拥有了数千件艺术杰作的藏品,但是还有上百万件的艺术品我无法获得。那些博物馆几乎不会出售自己的藏品,除非碰上调整藏品或者扩建计划需要资金等原因才会出售一些艺术品。这种机会,我一般不会放过。
广州日报:第一次真正收藏艺术品是怎样的情景?
西蒙:是上世纪70年代。我请一位墨西哥的著名画家,将我父亲出生的西班牙乡村画了下来。后来又一次请艺术家帮我画这样的“命题作文”,就是女儿出生的时候。所以,我的收藏并不仅仅看重艺术家是不是大师、某幅画算不算精品,我同样看重艺术品中自己寄托的情怀。有很多收藏专家和艺术批评家喜欢批评我,认为我在大量精品收藏中保留了很多平庸之作,建议我剔除这些作品。但是我拒绝了,我认为,这些作品才更加能够反映我的人生、情感和弥足珍贵的回忆。那些作品,和我一起分享了近40年来的收藏历程。
广州日报:西蒙基金会共收藏了多少作品?来自哪些国家?
西蒙:3000多件,包括油画、雕塑、家具、装饰,以及一些首饰。大部分来自欧洲,有一些中等大小(medium size)的作品来自北美,当然也有墨西哥本土的文物,亚洲、非洲、澳洲的作品都有一些。比如法国与英国的学院派、印象派、拉斐尔前派以及传统的、当代的艺术,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产生的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了解20世纪前卫艺术产生的原因。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收藏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记者:基金会目前是否有收藏中国的艺术品?
西蒙:我们已经收藏了3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此外通过拍卖购得了一件古代中国的发簪,还有一些小件的装饰品,例如象牙器、玉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