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展览资讯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观望中掉下价(组图)
来源:北京晚报 2008-07-28 13:57:0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本月,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经过四个月的精心筹划,对近万件作品反复挑选,来自81个国家701位艺术家的747件作品进行展出。

    期间,一尊私处遮着白方巾的半裸慈禧雕塑,引起不少观众注意。据报道,雕塑作者李象群称,这尊名为《堆云·堆雪——慈禧》的雕塑本无此“遮羞布”,是主办方称有观众举报,才将雕塑私处遮盖。于是,由慈禧的遮羞布而引发起一场热闹的讨论,有人说李象群表现了慈禧于矜持之中流露出无奈的欲望;有人说,旨在还原历史人物慈禧的女人本色,蜕去慈禧个人身上纷繁复杂的权力纠葛与政治争端,从一个纯粹女人的角度观照慈禧的个人气质与真实性情,这样的观念其实很老套,肤浅。与场内作品争议相对照的,还有场外更广泛而热烈的最近当代艺术品价格的急速回落话题。不少人认为,当代美术品的价格前些时候像中国股市一样虚高,当代作品虽然有貌似新奇、激烈的外表,但贩卖的其实是“老一套”的观念,作品题材种类单一,对观众认知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

 

    刘庆和作品《临池》这幅融合水墨画和水彩画技法借鉴写意与印象两种画法的作品。描绘了一排穿着泳装的男女在游泳池边观看一位独自在池水中游泳的女性的场景。

 

 

    冷军作品《肖像之像—小唐》这幅作品细腻到每一根头发丝都清清楚楚并且闪着健康的光泽,脸上的每一个细微的若有似无的斑或痣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衣服的各种布料的纺织纹路都清晰可见。


    主办方说

    西方审美不再作主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际双年展主要策展人)

    本次年展期间一些大师的作品遭遇流拍。我认为流拍事件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品正在理性回落。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虚高现象与某些艺术品迎合了西方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他们认为中国人应该是某些作品中所描述的或麻木傻笑或玩世不恭的样子。所以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以及艳俗艺术深受西方艺术界、收藏界肯定、喜爱。这其实损坏了当代中国人的形象。志在成为国际知名艺术大展的北京国际双年展的初衷之一就是要让中国掌握话语权。不再让西方审美是唯一主导,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此外,中国当代艺术家不仅在西方认可的那些艺术表现形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现实主义、写意画、工笔画等方式都可圈可点。

   
 现在只是调整期

    评论家说

    陆虹(艺评家)

    和去年躁动的秋拍市场不同,今年从春拍开始,艺术的价格就以最敏感的波动让藏家们从小心翼翼到有些惊讶直至大跌眼镜。去年当代艺术市场高调吟唱的各路英豪,今年则演绎出了低价、流派的折子戏,很明显,整个艺术市场的热度随着全球经济的各类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呈现了与去年相反的全面降温。

    从以往看,在经济调整时期,往往正是艺术品投资的最佳时机。但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市场已经逐步成为投资市场,使其内部介入的资本更深一步地与全球的经济发展成为一体。和股票市场一样,现在的艺术市场和宏观经济紧密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截至6月,从5月份开始的国内及港台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约512005.50万元。虽然总体成交尚可,但成交率下降,部分艺术品的成交价格已经有所下降。尤其在当代艺术市场成交一块,和去年相比具有鲜明的波动,下跌较多。可以说藏家们对当代艺术的投资信心从踌躇满志甚至不假思考地想捞大鱼的心态,到一种理性思考、认真看待市场调整的阶段。过去认为只要是“四大金刚”(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的作品花多少钱都要买的时代渐渐远去。当代艺术市场在历经20年的成长期后,在2006年至2007年价格上涨总爆发,各拍卖公司中有限的当代艺术顶级人物带动了一个泡沫四涨的当代艺术市场,看得出从前似乎买当代艺术就涨的事态,已经遇到了一个严酷的风险期,可以说在今年的金融市场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

    从“市场的成交率下降,但总的成交额还可以”的市场态势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传统区域依然有着它稳固而坚挺的成长性。因为中国古代经典书画的稀缺和价值的稳定,确定了在当代艺术市场遇到外力的重创时,它的经典永恒作用则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国内古代书画上千万元以上的拍品比历年多了许多,成为今年艺术品市场的亮点。在市场红火时,那些本土一流的艺术家也都市场稳健,只是被追逐市场的人忽视了,其实只要是一流的本土艺术作品一直是市场需要与喜欢的,虽然价格并不像当代艺术市场过山车般的价格波动让藏家难以适应,但如果有眼有心的好藏家依然是会把握好艺术品的收藏时机的。

 

 

    曾成钢作品《莲说》该作品以镜面不锈钢材料塑造了一个硕大的莲蓬。专家给出的评价是:硕大的莲蓬,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是中国当代精神的表现。

 

 

    王冠军作品《锦瑟华年系列7—多雨季节》这幅工笔人物画描绘的是学生或是刚刚工作的青年人。人物形象可以代表当代中国都市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国际炒作

    造“恶果”

    媒体说

    刘礼福(中国收藏家杂志)

    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虚高是国际资本运作的结果。国际资本选中了它们的目标然后炒作。现在国际资本因为已经保有一些中国当代艺术的诸如政治波普等艺术形式于是他们的眼光开始转向其它艺术形式。比如,现在东南亚艺术、俄罗斯和日本艺术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这也致使中国当代艺术受冷落。

    
经济危机

    影响艺术市场

    朱小均

    (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记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首先,艺术品市场和全球经济状况是唇亡齿寒的。现在,次贷危机的严重直接影响到艺术品市场。其次,最近最大量持有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很多国外收藏家大量抛售中国艺术品。由于艺术品的稀缺性是艺术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所以这种情形也造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的回落。再次,其实只是“四大天王”的作品价格回落,中国的绝大多数艺术家的艺术品还是处在缓慢增长的态势。

    业内人说

    
回落

    是正常现象

    王冠军

    (双年展获奖画家)

    艺术市场回落问题是因为画廊运作不规范。画廊对于画家的包装、宣传功利性太强,总希望短期内见到效益也导致了艺术品价格的急速膨胀。而这一切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的。艺术品价格回落是正常现象。

    
丑态作品

    实为文化垃圾

    郭庆祥

    (收藏家)

    某些当代艺术品价格的回落是市场理智的选择。中国当代艺术中也有一些健康的、真正反映了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佳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逐渐盘升。但是,那些迎合少数外国收藏者恶俗趣味并且在价格上为其所操纵的所谓丑态绘画,其市场价格的回落还刚刚开始。主流市场最终将淘汰这些名为艺术品实为文化垃圾的当代绘画。

    这些“丑态图像”当代艺术品,最初是为部分外国艺术品投资者所发现和青睐的。这些外国艺术品投资者早在十多年前,就以猎奇的心态用今天不能想象的低价购买了这些作品,并且在数量集聚到相当规模后,便开始了商业市场化的运作,有策略地抛售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只是买家疯狂炒作,非常不负责任,缺少艺术创作的严肃性。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