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外国摄影师的视觉中国
总前言
中国是主角,他们是旁观者。
中国是古老的新鲜国度,他们是世界各国的顶级职业摄影师。
中国是他们的摄影新大陆,令他们好奇、兴奋、受诱惑、目眩神迷、灵感四溢,狂摁快门。
如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所言“那些有矛盾、有变化、存在进步和革新的国家才能产生出好电影”,那些有矛盾、有变化、存在进步和革新的国家才能产生出好照片。比如中国。
1844年,法国海关总检查长于勒·埃及尔拍下现存最早的中国照片(60年后,中国才有了刊登照片的《东方杂志》)。
抗战时期,以《时代》周刊、《生活》杂志为首的职业摄影师进入中国,罗伯特·卡帕拍下中国抗战士兵坚毅的脸庞,布勒松拍下民国物价飞涨时民众抢购黄金的场景,杰克·伯恩斯拍下国民党乘船离开大陆去台湾的一瞬。
新中国成立后,布勒松、马克·吕布等人朴素平和地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建设和老百姓生活,随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摄影师德克·哈斯坦德记录了珍贵的历史性时刻。
1978年至今,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是怎样的?酝酿半年的这份摄影特辑,涵盖了欧洲、亚洲、澳洲、美洲13国29位当代著名外国摄影师的中国作品,从1万多幅图片中遴选出200多幅,附录了20位中国摄影师看外国摄影师的调查采访。在特辑采访中,拍了中国50年的马克·吕布自认是中国的老朋友,第一时间回复了图片和采访要求。德克·哈斯坦德在飞机上笔答。而那些行踪飘忽不定的摄影师一旦联系上,了解意图后也十分爽快地接受采访和提供图片。有的摄影师还热心提供最佳人选。
玛格南图片社主席斯图亚特·富兰克林在受访时说:“任何一个喜欢记录历史的摄影师都会对中国感兴趣”。
今天的中国正在创造历史,社会变革之丰富,远不止大国崛起这么简单。他者的目光是一种有意义的回响、有角度的发现、有文化厚度的对话、有个性的赞美。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这里,外国摄影师是主角,你是旁观者,在那一张张照片当中,你能听到一声声:“China, Wow!” [全文浏览]
美国摄影师詹姆斯·维特娄·德拉诺作品:1997年,三峡蒸汽船上的人们。
法国摄影师伊夫·吉列作品:2006年,青海西宁,正在拆除的旧城区。
法国摄影师阎雷作品:1993年,云南元阳哈尼族的梯田。
英国摄影师斯图亚特·弗兰克林作品:1993年,上海。
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作品:2005-2006年,上海。
德国摄影师塞风作品:2000年,上海浦东/杨浦大桥。
法国摄影师帕特里克·扎克曼作品:1995年,苏州,巩俐在《风月》拍摄现场。
德国摄影师麦克·沃尔夫作品:2003年3月,浙江乡村新年,人们喜欢穿红衣服以期好运。
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作品:1965年,北京。
英国摄影师马克·亨利作品:1999年,大连开发区。
英国摄影师马丁·帕尔作品:1997年,上海。
西班牙摄影师马蒂阿斯·柯斯塔作品:2006年5月,北京奥运工地上的建筑工人。
荷兰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作品:2007年2月,陕西西安,一个诗人、音乐家在家里。
美国摄影师康兰丝作品:1986年,四川乐山。
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作品:1981年,拉萨寺庙敬佛的老百姓。
加拿大摄影师季瑞作品:上海。
美国摄影师德克·哈斯坦德作品:1972年2月26日,杭州,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游赏西湖。
意大利摄影师丹尼尔勒·马蒂奥利作品:2005年,上海百乐门。
法国摄影师布勒松作品:1958年,北京。
德国摄影师彼得·比阿罗贝泽斯基作品:2005年6月,上海浦东商业区。
加拿大摄影师爱德华·伯汀斯基作品:2002年,四川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