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0年代以后,艺术投资日益成为企业现代化的一大标志。现代企业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型实体,它必须同时是一个与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等有着多方面密切联系的综合型实体。因此,对于艺术投资的热情和好尚,作为企业的形象,往往反映出该企业对现代化的自觉程度——这种对于现代化的自觉,远不是单靠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拥有所能予以表征的。《2000年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甚至预测,90年代后,艺术将取代作为大工业象征的体育运动而成为社会的主要时尚和投资热点。
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现代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文化艺术,经济上升,理应回馈艺术;要使金钱的消费具有意义,也理应投资艺术。其次,艺术投资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型投资,它足以给企业带来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所谓直接的经济效益,是指艺术品的购藏、艺术活动的赞助等等具有保值或升值作用而言;所谓间接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艺术投资可以起到“包装”企业形象的作用而言,因此,艺术投资不只将给现代艺术的发展带来福音,同时也将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实惠。
著名的已故西方石油公司总裁哈默博士,对于艺术投资的热情是众所皆知的。该公司不仅购藏了大批世界名画,如80年代初来上海展出的哈默藏画展,足以说明其收藏的数量之夥、质量之高;而且拥有高档次的画廊,有计划地资助,推出一个又一个当代的实力画家,如原上海画院的陈逸飞、姚有信,都是因哈默的扶持而走红美国的。
哈默并不把艺术投资看作是一种“慈善”行为或附庸风雅,而是看作其企业总体事业的必要部分。以艺术投资为媒介,使经济与政治、外交等等打成一片,从而造就了其企业总体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1987年9月10日,哈默专机飞往北京会晤中国高层领导,洽谈有关美中外交方面的事宜,但仅逗留两天,便匆匆于13日赶回纽约,原因竟是要亲自和夫人一起主持14日的姚有信画展!日理万机的哈默博士,对于哈默画廊的画展事务是从不过问的。而姚有信的画展,从安排到画展目录画册的作品挑选,他都一一参与,甚至连美中外交这样的重大政治活动也无法改变他的既定日程。
当然,姚有信的作品对于哈默的事业,也不断地创造着难以估量的效益和价值。如1985年,哈默请姚有信为洛杉矶市长布莱德雷画像,成为公司赠送给市长的重礼;同年,姚有信以“爱能治”为题描绘了里根夫人南茜访问病残儿童的肖像,成为公司赠送总统的重礼民;1987年,姚有信描绘了戈尔巴乔夫人蕾莎的肖像,又成为公司赠送给克里姆林宫的重礼……如此等等,给哈默的事业所带来的影响和利益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金融界的巨头爱知公司飞鸟海外部的总裁森下道安也是一位热心艺术投资的现代型企业家。他于1989年跻身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迄今已购藏了超过500亿日元的印象派作品,计划三年后扩大到2000亿日元。这笔投资,每年将给他带来100-150亿日元的盈利。
台湾、香港、新加坡的华人财团,也开始把眼光投注于艺术。因“汪辜会谈”而为国人所熟知的中国信托和台湾水泥集团总裁辜振甫先生,于1992年计划在旧大楼成立美术馆和文化联谊场所,提倡戏剧、音乐、讲演、展览等多元化的艺术活动,供民众参与;中国信托也将在信义计划区内成立一个能容纳800人的综合文化艺术中心,预期二年半内完成。在辜的办公室中,收藏、陈列着历代的艺术珍品,如宋代的龙泉窑、吉州窑,汉陶、仰韶文化的彩陶,战国的青铜器等等。辜表示,他之所以热心于投资艺术、收藏古董,是因为“欣赏摩挲古物,就仿佛回到了古代与古人对话,这种感觉能使自己心情平静,随时可以藉此舒解起伏的情绪,为自己也为国人寻回文化的方向”。
遗憾的是,在中国大陆,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艺术投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从不需要很长远的观点来看,对于艺术投资的麻木不仁,势必影响到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香港素有“文化沙漠”之称,但建立于“文化沙漠”基础上的企业家们,对于艺术投资的热情即使无法与欧美日本的企业家相比,毕竟还是比大陆企业家要高涨得多,相反,中国大陆的文化艺术,无论从传统的遗产还是现实的状况看,都是十分丰厚而优秀的,建立于丰厚优秀的文化艺术基础上的企业家们,对于艺术投资的冷漠,无疑是很不明智的,或者可以说是现代企业精神的一个严重缺陷。事实上,今天的企业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决不能忘怀文化艺术所起的滋养作用。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的历代艺术珍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国观光者,不仅为我们的旅游业,包括如雨后春笋般破土林立的高级宾馆等服务业带来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借此增进了外商对中国的了解,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促进了经济建设的繁荣。如果说,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对于外商的投资是一种直接的诱惑,那么,中国历代的文化艺术对于他们至少是一种间接的诱惑。没有后一种诱惑,前一种诱惑的魅力多少是要打一点折扣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腾飞,我们企业怎么能漠视艺术,使艺术蒙尘呢?反馈艺术、投资艺术,与艺术接轨,并不是艺术对企业的一种非分要求,而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时代使命。
从现有大多数国内企业的经济实力来看,投资艺术也并非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恰恰是力有余而心不足。事实上,对亚运会的赞助,对奥运会奖牌得主的赞助,对各种影视、表演艺术活动的赞助,对东亚运动会的赞助……企业家们均当仁不让,出手不凡。应该承认,这些赞助都是有眼光、有意义、有价值的。然而,企业家们恰恰对造型艺术缺乏应有的眼光,看不到这方面的投资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这就足以证明,为了经济的进一步腾飞,也为了艺术的转轨和进一步繁荣,有必要对现代企业与艺术投资的有机关系问题作一些启蒙的工作。
所谓艺术投资,可以分解成为多种量力而行的灵活方式。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便是有计划的长期投资,包括成批地购藏艺术珍品,固定地赞助艺术团校、艺术家和艺术活动等等,这当然需要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支持,配备专门的艺术投资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一般的意义上说,便是临时性的短期投资,如企业环境的美化,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的装潢,企业间联谊的礼品馈赠,各高级宾馆的陈设等等,这几乎是每一家企业的经济实力所能办得到的。
毋庸讳言,从目前的经营观念来看,对企业提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投资尚为时过早;而且,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从事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投资的企业,也只是极少数大型财团,而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力量问津的。然而,对企业提出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投资,无疑恰当其时。通过企业环境的美化,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的装潢,企业间联谊的礼品馈赠,各高级宾馆的陈设等等,不仅可以对本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到良好的薰陶作用,从而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起到“包装”企业形象、吸引企业合作者或客户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间接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难想象,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地工作;企业的合作者或客户能对一家文化素质低下的企业发生兴趣。
事实上,对于环境的美化等等,今天的企业家们并不是绝然无知,他们完全明白这方面投资的重要性,因此,园林化的企业环境、豪华型的企业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宾馆餐厅、娱乐厅、客房以及作为馈赠礼品的书画工艺等等,其投资动辄十几万、上百万、数千万。可惜的是,由于缺乏艺术的眼光,这方面的投资往往只是在空调、家具、地毯等方面,才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精品价值,至于艺术品的布置,如雕塑、书画等等,虽然也许付出的代价不小,但实际所得到的则往往是一种负价值。我曾多次见到不少大型企业和高级宾馆的布置画,与整个空间环境包括高档的家具陈设等等相比,就像是一道高级菜肴上落了一只令人恶心的苍蝇;还曾多次见到不少企业用作馈赠外商或国内合作者、客户的礼品书画工艺,同样是拙劣不堪入目。凡此种种,一方面固然与当前国内伪劣艺术的鱼目混珠、泛滥成灾有关,另一方面也尖锐地暴露出企业家对于艺术的无知。他们能够相当敏锐地识别一般商品中的伪劣假冒产品、选择高档名牌产品,却无法区分一张行画与名画的不同价值。更有甚者,不少企业财团对于固定资产的登记,小到一块台板玻璃,无不有帐可查,唯独对于艺术品视同无物。有一家大宾馆因需重新装修,将室内财物搬撤一空,而壁上的布置书画却随便由工程队处理,恰好该工程队中有一位“识货”的,便将书画全部席卷而去,然后嗣机抛出。不言而喻,这些书画中不乏笔墨垃圾,但珍贵之作却也不在少数,有一幅陆俨少先生的五尺整张山水横幅,被我的一位朋友以2万元购得,很快又以5万元转手出让。据国家艺术经营单位的收购价,则在10万元左右,如果进入拍卖行,有可能升到20万上下。
艺术投资行为中所出现的这些弊端,需要从提高全民,首先是企业家的文化艺术素养人手,才能有效地加以克服。但这一目标决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伴随着企业对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想避免这些弊端,作为企业家,至少应该将这方面的投资纳入到正常的艺术市场轨道加以运转。伪劣艺术品正如一般的伪劣商品,是非正常化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们的最终杜绝,有待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化。这既是现代企业的方向,也是现代艺术的方向。现代企业与艺术投资的接轨,将在这一基本前提之下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