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奋《我的奥林匹克—赛跑》
从去年北京酒厂艺术区阿拉里奥的萧昱个展中有关奥运话题的运用开始,在当代艺术圈中零零散散的陆续有些艺术家对这个举国瞩目的大型体育赛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艺术家翁奋的那个摄影系列作品和张念的装置作品。但是总体上来看,整个当代艺术生态中以奥运为题材的创作并不多,这是因为什么呢?又显示了当代艺术的那些特质呢?
大多当代艺术均是对着历史说话的
一直以来都有呼吁艺术反映当下的口号和理念,但是从现实层面来看,尤其是在原来号称前卫艺术的当代艺术部分,其眼光和姿态一般都是针对过去的,尽管可能是并不遥远的过去。这一个方面来说是当代的情境鲜活但是有些复杂,要对其提炼和概括,或者对其剖析和质问都显得有些无从下手,当然也可能是有些事情不便于讲,所以就导致了基本上当代艺术对现时保持了一种有距离的态度。第二个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现象严重,而符号化是那些已经被历史沉淀下来的,已经有明确的标示是指涉什么问题、什么环节的,已经是本身就具有很丰富的故事承载的,总之运用这种符号就天然的具有语义丰富性和饱满性的。这个是当代艺术喜欢针对过去的原因之二,迅速可辨识,但是语义又不那么唯一,当然这些最直接的元素还具有极大的商品标签化用意和趋向。
奥运作为目前中国最为重要的大型体育赛事,而且是在这个已经把文化和体育当作现今条件下国力比对的途径的状况下,其对于中国政府和人民来说意义自然是非同一般。围绕着奥运的宣传报道和设施建设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这些自然会触动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广大人群。但是视觉艺术如果仅仅是观念的图解,那其存在的价值和自身品质必然是会受到影响的。当代艺术部分固然有社会批判的功能在,但是一个是说在这个时候批判不合时宜,另一个方面来说,视觉艺术本身并不是宣传画报,要恰切和有力地对奥运有所反馈,并且是通过视觉艺术很好的传达并转换出来,那其实也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奥运是个大众行为,而当代艺术是个小众形态
其实可以看到在跟收藏有关的邮币卡当大众市场,奥运相关的收藏品类开发是相当丰富的。在体育衍生品和相关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自然就不用说了,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等均是个可观的庞大数字,更不用说奥运赞助商在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方面的工作了。从以上的现象和充斥大街小巷的标语口号来说,奥运会绝对是个全民参与和关注的大众行为,而当代艺术一直以来无论是因为美学方面的超前性,还是说因市场价位的高端而产生的疏离性,总而言之这个圈子很少能让大众有机会或者有兴趣参与其中并且获得乐趣,而且他也常常以挑战大众审美为喜好,本意也缺少与民同乐的初衷。
其次是因为当代艺术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其中的一个功能就是被用作这个阶层区分日益明显和细微的社会中身份标示的道具,收藏家身份成为一张能够敲开原有的门户之见的藩篱的最有效的名片,让宿富和新贵可以有个桥梁能鹊桥相会,彼此之间因而也可以在分享艺术品收藏的收获之余交流点其他业务什么的,这有时候比正式的招商会、融资会议等要有效得多,在这样体面且富有情调的地方,说“NO”还真不太容易。
前不久在聚会时遇到一位著名当代艺术家,问及其奥运期间的事宜,答曰“在家休假看奥运”。看来奥运倒是给向来有工作狂倾向的当代艺术圈一个休息度假的契机,奥运如果说与当代艺术圈有关系,那估计很大的层面还是与人及艺术家及其他艺术从业者人的方面有关系,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