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亚洲艺术中心现场王怀庆作品
北京佩斯画廊现场张晓刚作品
8月的北京798艺术区人声鼎沸,尽管这几天酷暑难当,但这个声名远播的当代艺术园区依然焕发着挡不住的风情,几个大型展览开幕式的举办让气氛HIGH到了极点。种种激情澎湃的景象一方面说明奥运会带来的边际效应让艺术活动也跟着发酵;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代艺术功能日渐多元化,并已脱离开某种具体的指涉而上升到一种可假借和挪移的符号价值,成为文化交流、品味塑造、经济吸引等的附着体或转化体。
【佩斯开幕】
如同798艺术区的
当代艺术“朝圣”
久闻要在北京落户的国际顶级画廊——佩斯画廊终于在8月2日开幕了,现场嘉宾云集、名流荟萃,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大小腕们几乎到齐,共同庆贺这个来自全球艺术市场中心纽约的知名画廊的“中国生日”。首展,“佩斯”带来安迪·沃霍尔、奈良美智等人的作品,与中国当代艺术同台展示。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同时观摩和鉴赏中外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并从中获得直观的比较和分析,无疑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佩斯”的开幕对于798艺术区来说是很正常的艺术项目,其作为知名画廊带给大家的是对于艺术推广和购买力吸引的期许,是引入国际化艺术和管理经验的期待,也是本土画廊仿效和竞争的对象。
【瑞士屋项目】
推进798艺术区的
旅游地标身份
如果说去“佩斯”颇有些当代艺术“朝圣”的感觉,那“瑞士屋”则呈现了另一种轻松氛围。作为瑞士国家文化的推介项目,中国观众可以近距离的体验一下设计师整体规划的视觉瑞士,何况还有厨艺展示、佳肴品尝,以及久负盛名的瑞士巧克力制作和品尝。这个在奥运期间会应时举办的项目在中国这个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功能展示最为全面的一次。男士们对一款款的瑞士军刀和名表兴趣多多,女士则是对珠宝饰品留恋忘返。现场还有工作人员在给观众推介瑞士的著名旅游项目和教育培训项目,偶尔遇到已经去过瑞士的客人大家还会兴致勃勃的交流一下,很具生活化情趣。
“瑞士屋”对于798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却很迎合798艺术区本身越来越朝向艺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趋势,这次是一个国家的类旅游招商的项目,只不过这次因为是奥运会,其目标客户应当是设定在全球来看北京奥运的人们。如果说这两个的同时出现能带来什么提示的话,那估计是一种巧合之下的共同倡导,那就是要艺术也要生活。艺术本来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精神化的一部分,但是因为现代艺术以来的学术支撑和价值观的变化导致艺术越来越成为一种博物馆艺术和大展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反而越来越疏离了。如今,在798艺术区中艺术与生活已日渐趋近,并走向交融。
【使馆揭幕办艺术展,程昕东玩“红光亮”】
当代艺术
有新意识形态功能
号称美国历史上最豪华的大使馆在北京揭幕的时候也举办了中美当代艺术展,约18位中美两国的当代艺术精英的作品为这个新落成的使馆平添许多韵味,譬如杰夫·昆斯的那些嚣张的金属“郁金香”就在领事和鉴证办公楼外执勤,据说这件作品只能呆在这里10年,到时还是要物归原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也有好多大腕级人物的作品被收藏和陈列其中,这些艺术品均属美国国家所有,他们的存在为北京奥运增添了许多外围艺术色彩。
而798的程昕东国际艺术空间则是以“当代红光亮”为题展出了众多中国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颇有种集体亮相和推介的架势。“红光亮”作为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人物塑造法则和外观的通俗描述,承载了许多历史的内涵,是一个特殊时期整个社会心态和文化生态的标签式印记。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一代艺术家,无论是从生命体验、往事回忆还是从文化针对性及主题性等方面考虑,众多艺术家将这个时期作为了一种资源在艺术创作中予以利用、转化和变异,并在具体的创作中采取类似波普艺术的表达形式使其形象化和物质化,譬如王广义的“大批判”就是典型的波普艺术的中国应用,而祈志龙等人则是在消费主义、纯真和美好标准、文革符号等的杂糅混合体中抒发出一种虚幻的掺杂着无奈和焦虑感的期许,这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一个新的文化变动的社会中的自我反思。
许久以来批评界和学术界总有种将当代艺术纯化的冲动,也就是仿佛当代艺术除了跟艺术家本身,或者最远也就与其周边有关外,跟其他尤其是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估计是一种对前一时期的反向性思维,但是尽管当代艺术确实已经与所谓的冷战等政治意识形态关系不大,但是其文化的民族性、阶层价值观、地域归宿感等所蕴藏的更具体化和微层的意识形态还是一直都存在的,而且是某种引发思考、产生冲动的引擎。美国驻中使馆开幕选择中美当代艺术无疑也是一种态度,是与新的崛起的中国产生关系、并存共赢的姿态。而来自中国民间的一些群体性展示,则是有向世界显现中国当代艺术众生相的用意。
【旅外艺术家回国展示】
北京奥运
是华人共同珍视的盛会
北京亚洲艺术中心则举办了一场名为《沉积——新东方精神》的大型展览,容纳海峡两岸艺术名家,包括王怀庆、李真、朱德群等久居海外的知名艺术家,也包括来自中国台湾的陈界仁、朱铭等名家;大陆部分则包括展望、黄刚、徐冰等艺术大腕。进入展场后右转迎面看到的是王怀庆的大尺幅作品,类中国泼墨的水墨挥洒和木板实物拼贴,在保持王氏固有的图式特征的同时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和东方情怀。李真的《大士》和不远处展望的《假山石》遥相对望,一黑一银相映生辉。朱德群的抽象韵味则和徐冰的文字天书有所交融,黄刚和杨英风则是对钢铁的另一种运用有一套独特方法。
当然亚洲艺术中心是群展的形式,同样的华人展示以个展形式出现的还有王度和林书民。王度是久居法国的艺术家,这个8月他可谓拼了命了,先是阿拉里奥后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接二连三的个展使其对媒介的思考和形式转化被观众集中消费了一把。而且无论是阿拉里奥的戴安全帽进场的观众成为另一个空间中电视屏幕中的表演者,还是当代唐人中观众一刀刀切着那一张张的照片搞的满地碎屑,总之这位艺术家在某种层面上更像是巫师,在布置某种仪式和迷局。
林书民的个展是在798艺术区的陈绫蕙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山水》,这位久居纽约的华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方面享有盛名。而据他介绍,最近他刚刚结束对催眠术的学习,这触发他很多的思考,比如对时间性的思考和心灵深处的力量的思考等等,这次的山水展是一次利用电子科技综合展现的互动体验营造,无论是声音的运用还是展场的布置都蕴含着多种思考和导向在其中。
这么多的旅外华人艺术家在奥运期间到北京举办展览,其实是对这样一个盛会的认同和机会的珍视。当然也说明北京在经过了多年的培育和近几年市场的拉升之后,民众对于艺术的尊重、政府对艺术的宽容和支持、财富圈对艺术的喜好和关注,当然也包括媒体圈对艺术兴趣的与日俱增,这等等因素的具备使这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和渠道齐备度都上升到了不错的程度,何况还有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盛会所聚集的巨大能量。所有的这些导致了海外华人艺术家在这个8月齐聚北京,为人文奥运的塑造增加了当代视觉的精彩。
在传统文化中始终在倡导一种张弛有度、刚柔并济的有节奏有控制的状态,这个8月无疑首先是属于激烈亢奋的体育赛事的,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体育健儿的拼搏中神经绷紧、血脉贲张,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无疑是属于刚性的属于紧张态的,而在赛事期间举办的艺术活动等则可看作一种柔性的舒缓的第二态,两相迎合则对于参与其中的人们来说是最好的完满的多方位享受。而当代艺术作为纯艺术中更具有当下性、更具有欣赏基础、更具有包容性的一个门类,其在这个过程中的多元化功能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一个个尤其是参与其中的政治性活动、民间活动等的场合,其微妙的传达出一种共荣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而这些也将不断的成为当代艺术的激励因素,使其朝向一种更加具有当代文化价值观的趋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