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众口说收藏:中国现在难有真正意义的书画鉴定家
来源:市场报 2008-09-12 09:41:3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经常在报纸杂志的收藏版面上,读到书画鉴定方面的文章,且多否定著名博物馆及著名出版社收藏及刊载的书画艺术作品,引起我一个思考,中国现在已难有真正意义的书画鉴定家。

    不是么!举例为证。国内外一些大博物馆早年收藏的书画艺术作品,当年入库时,都由一些著名学者鉴定家,或捐赠、或掌眼、或著录,有的或在前人基础上发表新的鉴定意见与研究成果,多少年相安无事。我们知道,张珩、张伯驹、郑振铎、张大千、王季迁、顾廷龙、常任侠、周绍良、张政琅、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史树青、刘九庵、杨仁恺等一大批学人,从民国到解放后,为国内外一些大博物馆书画收藏与鉴定,都付出了努力,得到社会肯定。他们中有人甚至不惜身家性命,其事迹,可歌可泣。可是今天,随着书画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躺在博物馆里的历代书画艺术品的宁静也纷纷被打破。过去很多认为真品甚至珍品的东西,似乎一夜之间又说是拙劣不堪的假货。湖南省博物馆60年前收藏的一批齐白石作品,其后人在前几年的一次展览会上说全假。史树青先生收藏着500幅历代书画作品,史先生说95%是真品且不乏精品,我相信。但一位现在非常活跃的鉴定家不仅否定,而且要把史先生的说法倒过来。读2008年8月27日中国文物报鉴定版图工先生文章,为《祝允明草书杜诗诸将五首双胞卷献疑》。图工先生说若遇此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真一伪或二者俱伪。我看也未必,而为什么就没有例外或者说二者皆真呢?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认假为真,就一定有以真当假。

    以上点到的3个例子,各具代表性,类似重复的情况太多,不用我多说。我只想说,这都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钱财思想惹的祸。真东西没有那么值钱可以卖天价,假东西也不见得多到吓人的地步而垃圾成堆。为什么几十年之前,在基本少有书画市场的情况下没有当下的学术繁荣呢?是现在的学者一下子鉴定水平高了吗?与过去比,我看不一定。凭良心想想,我们大家便明了。

    艺术审美,见仁见智,只有优劣,难分对错。真心就能演绎美丽,假意一定混淆是非。目眼鉴定是一般基础,心性鉴定才是高级境界。我们现在好像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画鉴定家,我们大家只能代表自己,很难强加社会。君不见,大家互不认账的情况比比皆是。你说不对的书画作品,博物馆也不听从你的意见。你说好得不得了的东西,送拍卖行可能贬得一文不值。即便启功、吴冠中、史国良们当面说假的东西,持有者不也不承认吗?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