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拍卖资讯
文徵明《吴山秋霁图》卷现身保利春拍三代人友情见证 ——记文徵明《吴山秋霁图》卷
来源:新华网 2007-04-27 11:19:2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文徵明《吴山秋霁图》,绢本,设色,纵21.5厘米,横193厘。欵署“正德庚辰十月徵明”,下钤“文徵明印”白文方印。正德庚辰即公元1520年,时文徵明五十一岁。是年夏日曾有虎丘之行,濯足白莲池,东禅寺访象圆等旅行活动。虎丘在苏州城西,这一带山水秀丽风景迷人,故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热情。画卷开首,层岩上佛塔高耸,即是意象中著名的虎丘塔。其後峻岭逶迤,白云缭绕,茅亭村舍,流水小桥。其间寻幽探胜者,或策杖而行,或江滨垂钓,优游自得。其画法细密,布局严谨,设色淡雅。景色迷人,处处引人入胜,充份表现了作者的高兴的心情,可以说是文徵明一幅精心的力作。卷尾有其弟子陈淳篆书两行:“文待治吴山秋霁图,浩歌亭藏。”浩歌亭是陈淳的家园,在他作品的题欵中时有出现,如1542年所画《花卉图》卷,即题作於“五湖田舍浩歌亭”,此卷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同卷裱装又有文徵明隶书《杜甫“秋兴”八首》,亦绢本,纵19.3厘米,横137厘米。欵署“嘉清甲申”,下钤“停云生”、“文徵明印”二二白文方印。是年为公元1524年,文氏五十五岁,时在京师任翰林院待治。余绢有彭年小楷题跋,欵署“庚戌清和三日”,即公元1550年,文徵明已到八十一岁高龄,而陈淳已逝世六年了。跋文是为陈淳之子陈栝而题的。陈栝,字子正,号沱江,陈淳二个儿子,继承家学,善水墨写意花鸟,有作品传世。彭年的跋文不长,兹全文抄录於下:
文徵仲先生名播海内,其节义固自可重,而翰墨之精,人犹不易及也。此卷乃为吾友陈复甫画,第识正德庚辰十月写,水始有题也。传至子正,复得先生所隶秋兴八首,不特书法精妙,而缣素广狭如出一体,遂称联璧。噫,神物固有合,乃因子正而合之,其亦得所依矣,喜百为之识。

    整卷画、书与跋,除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之外,同时也为研究文、陈的友情提供了重要历史信息,对解决一桩传闻已久的“公案”有所帮助。

    陈淳的祖父叫陈璚,累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在北京任职时,与同年进士又同是苏州地区的官员吴宽、王鏊、李杰、吴洪组织有“五同会”,诗酒唱和,并绘图纪念。《五同会图》卷,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陈璚致仕後回长洲居住,家庭殷实,喜好收藏。著名的米友仁《大姚山图》及其所藏。吴宽与沈周友情甚笃,文徵明是沈周的弟子。陈、吴、沈、文四家往来密切,称为“通家”之好。陈淳生小聪明、喜绘画,深受祖父宠爱,就命他跟随文徵明学习。两人都生肖属虎,相差一轮,在文徵明子弟中,陈淳是年最长的,所以他们的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

    所谓“公案”,是指在社会传闻中,说文、陈之间感情破裂,疏远而交绝了。明人孙鑛在其《书画跋公》中引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家弟(王世懋)尝问待诒(文徵明):‘道复(陈淳)曾从翁学书画耶?’待诒微哂曰:‘我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知有门径,非吾徒也,’意不满如此。”这一问一答,没有时间记载,而称“翁”者,应是其晚年。文徵明不承识陈淳为自己的学生,问题当然严重,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不愉快,史无记载。因此孙鑛说:“衡翁(文徵明)对敬美(王世懋)或是自谦语,且道其实。司寇公(王世贞)误疑为不满耳。”但也感到“真不可解”。而两人性格各异,处世态度不同,书画风格更不一样,文献所载晚年相交又确实不多,故人们总是将信将疑,难於断案。文徵明《吴山秋图》及书《杜甫秋兴八首》的出现,可以为现代学者破解这一疑案作出比较符合历史真实的合理解释。

    彭年的题跋,非常明确地说,《吴山秋霁图》是专为陈淳而画的。在此之前文徵明曾给陈淳画过一卷《江山初霁图》,其跋云:“丙寅岁,春雨霖,意殊愦愦,三日望後稍霁,弄笔窗间,作江山初霁图,适友生陈淳道复至,因以赠之。”(见《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丙寅为1506年,陈淳年二十岁。一般学者推测,两人的疏远,大约在陈淳的父亲逝世之後并与之有关,时间在1519年左右。陈父的墓志是文徵明撰写的,按古制,子守父丧,必须庐墓三年,可是陈淳没等三年期满便到北京入太学去了。这个推测恰好为我们探讨文徵明为什么要画《吴山秋霁图》送陈淳的理由根据。那是因为陈淳即将要远行,国吴地山水要赠, 慰藉他羁旅中对故乡的怀思。其心情,千言万语,都在画图中,所以他特别画得认真、细致。由此,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推测,陈淳入太学的时间,即是赠画的这一年,即公元1520年。

    《吴山秋霁图》一直保存在陈淳的手里,死後才传给他儿子陈栝。终生相伴,可见其珍爱。他在画郑重而规矩地题上篆书两行,没有署名欵。估计当时还没装裱。题时称文徵明为“待诒”而不称“先生”,时间当在文徵明於1523年入京之後。称“待诒”是表示敬重,而不题名欵以斋号代替,是表示不敢居先生之上,这些都看不出两人之间有什么隔阂。

    据彭年题跋,作品是陈栝得到文徵明篆书《秋兴八首》之後才装裱成卷的。很明显是为了对父亲的怀念,以纪念父亲与文徵明之间的师生情谊,并以此作为传家之宝,才请父亲的生前好友彭年题跋。一件作品,以映了文、陈两家几代人的交往,岂可因细故而交绝?

    陈淳与文徵明後来交往之少的原因,大概与其生活因顿有关。陈淳性格豪宕,自父亲死後,不会料理家务,“日惟焚香隐几,读书玩古,高人胜士,游与笔砚,从容文酒而己。”(张寰《陈淳墓志铭》)很快家业凋零了。所以陈栝的生活也不会富有,在死後的後人,对《吴山秋霁图》就不能自守了,很快便落到了中收藏家项元汴手里。卷中有他多方收藏印记,其中“神品”(残剩右半)联珠印,可知他对此画的欣赏。入清以後进入乾隆内府,鉴藏印记王玺金,并嘉庆印记。著录於《石渠宝笈三编》。这晨需要指正的是“三编”在著录时,将绢本误记为纸本,观者勿以此生疑。清末此卷流落至欧洲,今日重归故里,值得庆幸。

 注:详见杨丽丽:试析明人《王同会图》卷。《文物》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