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好玩好看就行
批评家:双年展正在“庙会化”
8岁的王心悦还不太清楚艺术是个什么东西,不过他觉得这个展览很好玩。一进美术馆的大门,一列铁锈斑斑的老火车就吸引了王心悦的注意,在他的记忆里,还没见过这么“破”的火车,当然,他更无法明白车身上写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标语是什么意思,但并不妨碍他在火车头上上下下,在车厢里跑来跑去。
名为《移城》的这个作品出自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井士剑之手,以一列老火车真实在场的形式,在“上海双年展站”演绎了一场昔日的“青春叙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举国上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个被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张晴称为近年来“全世界体积最大”的艺术作品,长达45米,由井士剑耗资百万元从武汉和杭州买到的旧火车头和车厢拼装而成,井士剑又在火车旁边增加了3个知青模样的铁皮雕塑,高举红“宝书”向列车挥动。
进入美术馆的观众做的第一件事,大多都是在火车前拍照留影,有的在铁轨上摆着各种POSE,有的站在知青雕塑前“合影”,有的干脆爬上了火车头,火车成了最大的“景点”。
好玩的东西还挺多,有种在美术馆墙边的水稻,有几匹漂亮的雕塑马,还有五彩斑斓的人脸恐龙,王心悦如同来到了游乐场,到处窜来窜去。
觉得好玩的不仅是孩子,来参观双年展的老老少少都兴奋不已,如同逛庙会,几乎人手一个相机,只要能拍照的就凑上去,诸如火车、飞机、蚂蚁、恐龙等“热门景点”,经常是人满为患,即使是一些油画,也有观众“合影留念”。上海美术馆瞬间变成了游乐场,欢笑声充斥着每个角落。
当然,大部分观众并不明白艺术家要表达的东西——一些概念性作品,或许需要一本书的篇幅从社会学、现象学,甚至解构主义的泥潭中才能炮制出解读方法。
受欢迎的作品,“大”是一个关键词——当然——比较艺术的说法是——“体量”。尹秀珍的飞机模型,是按照波音客机同比缩小制作的,占据了一个展厅;岳敏君的恐龙群,更是占据了整整半个楼层的展厅,规模十分惊人,其视觉冲击力自然也就惊人。这些“大玩具”冲击着大家的视觉,人们开心地玩了起来。
甚至,网上的论坛已出现讨论“双年展最佳合影处”的帖子,火车、巨型蚂蚁、飞机、五彩恐龙等体量大的作品榜上有名。不少网友都表示,原本只想拍作品不拍合影的,“但那些东西太好玩了,又够壮观,像景点一样,不‘到此一游’太可惜了。”
一位艺术杂志编辑感叹说,上海美术馆这样的空间已经不太适合举办双年展了,作品的体积越来越大,而楼层空间显得越来越小。
有评论指出,有一些作品依靠本身的力量也许不足以打动人,所以必须通过数量上的重复和空间上的侵略,迫使观众对它注目并揣测它的涵义。体量,很多时候是对艺术家思想最有效的补充。
不过,批评家王南溟则认为,双年展大多数作品流于形式,没有触及根本的艺术探索,很表面。
艺术评论家朱其也表示,双年展正在“旅游节化”、“庙会化”。“拿出那些大型作品,内容却越来越空洞,这么大是否真有必要?比如那么多恐龙,占据了半个楼层,我们实在看不出有多大艺术价值。”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美术馆的墙外有一条标语“一件艺术作品应该是具有意义的”,但似乎不少观众看不出这些作品的意义,而且也不太在意这些作品的意义,只要“好玩”、“好看”就足够了。
艺术展两大阵营:
“视觉嘉年华”与“圈内人自娱舞台”
巧合的是,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08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各种新奇、夸张的公共艺术也引发了业界和公众的热议,不少观众感觉很好玩但是看不懂。对此,2008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执行总监董梦阳先生表示,之所以把公共艺术展示出来,首先是因为追求突破、创新是艺术的最大价值;其次,主办方就是想让公共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并希望以此启发观众,成为观众的新选择。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与上海双年展同时开幕的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拒绝了一位外国艺术家拟将8头身上文有“LV”等图案的猪参展的创意,主办方的拒绝理由——不能把“活物”当作艺术品参展。
就在9月的前两周,艺术家与策展人如明星走穴一般,穿梭于广州、上海、南京各地的美术馆和大型展览空间,由各地美术馆主导的双年展、三年展等当代艺术展览每隔6年会聚在同一年份中举办。9月6日,广州三年展拉开帷幕,艺术家们要正式告别“后殖民主义”,重拾多元文化的批判性;9月9日,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正式启动;9月15日,南京三年展要擎起“亚洲方位”。此外,还有中国台北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日本横滨三年展、韩国光州双年展……最紧凑的时候,各地这种大型的艺术展之间只相隔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