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人物专题
收藏“毒瘾” 张连志与他的古瓷房子
来源:《人物》杂志 2007-04-28 10:05:2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站在这栋由他一手设计打造的瓷房子前,张连志会有一阵恍惚,他无法确定,这是他长久收藏“毒瘾”的疯狂宣泄,还是他为世人营造的奢侈梦想?抑或是在进行着的一场宏大历史叙事?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的这一件艺术收藏品华贵中隐藏着古拙,张扬的个人色彩中铺陈着浓郁的中华文化古蕴。
 
  似乎已成习惯,居住在天津赤峰道上的居民每天散步遛弯时总会到“古瓷房子”前驻足欣赏一番。在邻居们好奇而日复一日的关注下,一幢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一点点披上古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起来。
 
    经过四年精心打磨,如今房子的外观贴瓷装饰工作已经竣工,名声日隆,关注群也早已不仅是附近居民,很多到天津旅游的人也会来这里一睹奇观。近日,英国BBC、法国路透社等国外媒体的记者们也纷纷来这里一探究竟。这座房子的主人,也因这一举世无双的创举而备受瞩目。
 
  缘起母亲嫁妆的收藏生涯
 
瓷房子的主人名叫张连志,于1957年4月4日出生于旧时天津意大利租借地的一个儒商世家。由于祖上就是文化世家,张连志的父母都有收藏文物的爱好。母亲出嫁时,陪嫁便是一幅清朝名画,这幅珍贵的名画张连志迄今保护得完好无损。
 
    可以说,他最早的藏品就是母亲的嫁妆——一对镜子、清代八音盒和清代汉白玉山石盆。从刚刚接触藏品起,张连志便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动,这种感觉仿佛已在体内等待千年,一旦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母亲留下的几个明清时期打着锔子的盘与罐、孩提时代玩过的小铜锅炉、老电话等都被他一一珍藏起来。
 
  张连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暗室里卷胶卷。“我每做一件事,都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在漆黑一片的暗室里,用不着光和眼睛,他用手,凭感觉的指引去触摸、对接,一人供十人打扣。正是凭着做事就要做到极致的这股执著劲儿,后来张连志将他所钟爱的收藏爱好越玩越专业。
 
  80年代初,张连志开始下海经商,1992年创办了粤唯鲜酒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如今,他作为一位收藏家的名声早已压过了他成功企业家的身份。事实上,在有了可观的财富后,张连志的确是满世界地搜寻古董,把心思更多地用于收藏了。他对文物收藏的痴狂,已如同“毒瘾”深植体内,势必与他纠缠一生。时至今日,他的藏品包罗万象,从夏商一直到明清各个朝代的瓷器、石雕、门楼、家具等一应俱全,20多年的累积之下,古董堆满了4个大仓库。
 
和古董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张连志坦言,尽管他的收藏广泛,藏品成千上万,但最让他痴迷的还是瓷器。他说他永远记得小时候打碎一个碗后,总会拿着破碎的瓷片去找工匠修补,看老师傅熟练地打锔子,锔完一抹白灰,滴水不漏,当时觉得真是神奇,于是后来自己也学着这样做。
 
    由此而起,在年复一年中,一件件从远古走来、经历了风霜雪雨的破碎瓷片在他的手中被不断复原,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体味着历史的变迁,深化着对中华民族历史及文化的认识。几十年过去了,小时候打锔子的碗在不经意间成了某个过程的最好见证——有过程的才是美丽的,张连志一直醉心于这个过程。
 
  在温哥华的一家古董店,一件古老的花觚打动了张连志,他拿起来反复把玩,爱不释手。但这只花觚的残破也确实破坏了美感,他只好迟疑着割爱放下。但奇怪的是出了古董店后那只花觚却总是不肯从他的眼前、他的心中离去。没办法,他最终又回到古董店,买下了那只花觚。在反复观看之下,他发现那破口不像来自远古,从那破口中他仿佛看到了曾经发生在这个物件上的一段故事,于是产生了复原这个故事的念头。
 
过了很久,当他在西雅图的一家古董店里翻拣破碎的瓷片时,总有几小块瓷片往他的眼睛里跳,直觉告诉他,某个故事可能要复原了,于是买下了这几片古瓷碎片。回到家后,他拿出这几块碎片,果然与那个在温哥华买回的残破了的花觚的破口连接得天衣无缝。但遗憾的是,只差比小手指甲还小的一小块对不上。于是他再次回到西雅图的那家古董店,在一大堆碎瓷片中反复翻找,可惜没有收获。他不死心,后来又一连去了几次,老板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问他找什么,张连志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这位古董店老板,希望对方帮忙。老板笑他太痴狂,说:“那么小的一小块瓷片,谁会留意呢!一定是找不到了。”直到现在那件花觚依然有小小的一点残破,这成了他收藏中最大的遗憾。
 
  正是由此而起,张连志收藏的古瓷片越来越多,后来便利用这些古瓷片盖了一面古瓷墙作为蕴华博物馆的装饰,引起了当时国内外参观人士的啧啧惊叹。
 
  2002年,张连志在地处繁华闹市区的地方买了一幢小洋楼,这个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法式小洋楼与张学良将军的府邸曾经一箭之遥。张连志想,如果法式小洋楼的墙壁上也贴上古瓷,会形成怎样的效果呢?灵光一现的念头就这样在脑海中爆炸并定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他只是想用瓷片装饰院墙,效果出奇的好。后来尝试将瓷片贴在房子上。来这里参观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建议用瓷片装饰墙壁,他又将瓷片当作壁画贴在房间里。经过四年多努力,张连志将仓库中珍藏几十年的瓷器悉数拿出来,以斥资近3000万元买来的法式小洋楼为模板,完成了他以瓷片为设计符号的古典梦幻之旅。
 
四年时间,张连志将这座法式小楼从内到外变成了蕴涵浓郁中国文化符号的瓷房子,完成了一次异乎寻常的东西方跨界。“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片随意粘到墙壁上。”张连志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在张连志看来,瓷房子不仅仅是随性所至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份文化标志,“我想把瓷房子做到极致,尽力做到完美。”
 
  古瓷房子诠释中国符号
 
  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因善用缤纷瓷片装饰房屋,给世界留下了美丽的巴塞罗那。站在张连志的瓷房子前,很容易想到高迪。实际上作为这幢房子总设计师的张连志,却是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才知道高迪的名字,中西方文化冥冥中得到了一次共通。只是张连志会强调他与大师的不同:“从美学方面讲,我不敢与大师相比,但是,这个瓷房子有它的特点,所有的瓷瓶,瓷片,都是古瓷,写满了历史,它有自己的厚重与文化含义。”
 
  事实上这座房子因是张连志一手设计而充满了明显的张式风格。站在马路上,穿过栅栏向里望:一座五层楼高的小楼披着阳光静静矗立,阳光斜斜地打在古瓷装帧的墙面上,泛着耀眼的光芒。内由粗大钢筋铸造,外面通体用瓷片包裹的两条巨龙自下而上相互盘旋,在楼顶蜿蜒出五个英文字母 “CHINA”,字母之间首尾相连,如同巨龙在空中飞舞。蜿蜒如龙体的字母右边,是用红釉瓷片做的三个端庄汉字:瓷房子,自上而下排列,稳健大气。龙体字母的左边,是高高伸向空中的一颗大大的五角星——这也是用红釉瓷拼贴而成。张连志用这种古朴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张式风格的主要体现之一便是这种无处不在的中华民族情结——用水晶镶嵌而成的“2005年9月15日4时33 分”字样至少有三处,张连志说,这是“神六”飞天的时间,这一刻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要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一时刻。甚至,他在侧门的门楣上用红釉瓷片拼贴了 “我爱祖国”四个字,字不大,斜斜地靠在小门的左上方。他不会用所谓的美学框架束缚自己,更愿意直抒胸臆,带着粗砾的生命力,直率而可爱。
 
  细观这座古瓷房子,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创意——围墙是“平安墙”,用的是大小不一的瓷瓶粘贴,取谐音“瓶”安墙;石造像、汉白玉石雕会在恰当的时候与瓷片形成趣味组合,代表着时来运转(谐音“石”);二楼屋檐左右两边立着栩栩如生的龙和凤,这是取“龙凤呈祥”之意……几乎每一处、每一个细节都蕴涵着它特定的韵味。即便是屋外的排水管,也用水晶和明清瓷猫枕包装,看不出原样。
 
  很难想象,在建造古瓷房子之前,张连志没有一丁点建筑知识,他只是凭借着对文物二十余年的理解与自己独特的艺术想象力,用儿时搭积木的经验来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这似乎也印证了世界著名艺术家波依斯所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话。或许正是由于没有诸多条条框框的牵羁,张连志才可以如此天马行空进行大胆创意,从而营造了一个如此独特的视觉空间。建造瓷房子的四年间,张连志近乎“魔怔”,常常半夜三更从睡梦中惊醒,有灵感了就会匆匆驱车直奔瓷房子,经常夜宿瓷房子与工匠同吃同睡,以便能更好地沟通。他特别喜欢流畅曲线带来的感觉,与工匠们沟通想法时,他的要求是:瓷房子的每一部分要和音乐一样有节奏有生命。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线条活了,就对了。”
 
线条的流畅在围墙的设计上可见一斑,十余米长的围墙,用大小不等的瓷瓶堆砌而成,却又呈现出波浪般起伏的形状,充满律动感。瓷瓶的大小经过严格甄选,哪个瓶子放下面,哪个瓶子放上面都要有整体的规划。这面“平安墙”一共用了6 30多个瓷瓶,且大都以元青花为主。大小不一的古瓷瓶如同将要行军打仗的士兵,听从将军的安排站在最需要自己的位置上。瓷瓶与瓷瓶之间的缝隙用水晶、玛瑙填充,为了保证瓷瓶的安全,在每个瓷瓶被当作“材质”修建平安墙之前,都有专门的工匠在空瓶子里添注水泥,确保瓷瓶不中空,保证了它的坚固性。
 
  将瓷片固定在墙上也不是容易的事。先是要在一箱箱的古瓷碎片中寻找到合适的,备用的瓷器有瓶、有罐、有碟、有碗,凹的、凸的、带把的起楞的各色俱全,因此,在用时首先要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开。瓷片不同于瓷砖,底面不平会进空气,不易挂住,所以用的是白色硅酸盐水泥混合石膏粉,加入强力胶水,一起勾兑后形成的白色胶状物进行粘贴。
 
瓷房子外围的装饰工作已经完成,但是更具有难度的室内“壁画”装饰才完成一半。整个瓷房子带上顶楼一共五层,屋内正中央用瓷片包裹的天井扶梯一路蜿蜒直达顶楼。屋内墙壁上是专业画师画的各个朝代书画大师的代表作。工匠师傅们再用瓷片将其展示出来,有宋《松木怪石图》、唐《五牛图》、元《鹰松图》等等,每层楼都有四至五幅不等。细致入微的笔画是对贴瓷工作的巨大挑战,比如,《鹰松图》,鹰的羽毛蓬松乍开,瓷片也要按照原画的笔锋细腻展现,这就需要在上万片瓷片中寻找合适的,有时棱角锋利了点还需要将它磨圆,最难的是,要表现一根根羽毛,就要在一个瓷片上再用机器磨出一条条粗细分明的线条,手心大的瓷片往往会刻上十余条线。一块掌心大的瓷片打磨成能入画用的材料,会耗费工匠们半个小时。如果瓷片贴上后觉得效果不好,还会取下来继续返工,瓷房子追求的精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古董世界里聆听历史心跳
 
  除却瓷器、汉白玉石雕,瓷房子还有一组不能忽略的文物,那就是大小不等的三百多处狮子,它们按照大小踞守在瓷房子各个角落。例如,院墙门口,是明代的一对石狮子,高近一米,做工精美,鬓边毛发丝丝可见。推开栅栏,走过瓷片铺就的院落,踏过汉白玉石雕砌成的台阶,一只明末清初的墨绿色瓷狮子迎门而立。据说,此瓷狮子原是一对,曾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另外一只在战火中香消玉殒,只剩下这一只孤品。楼顶各个角落,都有狮子的身影,或仰天长啸,或低头沉思,形状各异。这些石狮年代纵贯东汉、唐、宋、明、清各个时期,每一只都极具价值。
 
而那座石门门墩,得来更是不易。当年有朋友从山东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归来,对张连志说起他在那里见到的一对别致的石头门墩。张连志一听就坐不住了,立即跑一趟山东,要亲眼去看一看。到了那户农家,他张大了眼睛四处搜寻,却怎么也找不到朋友描述的东西。后来找来这家的主人,说了很多好话,那老农才很不情愿地把他领到他家的后院,来到猪圈跟前。就在那刺鼻的臭味儿里,张连志的眼前却忽然一亮——猪圈门口把门的正是那两个抢眼的石头门墩。此时再有多大的臭味儿,再有多脏,张连志都没有感觉了,他蹲在地上,守着这对门墩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又端详、抚摸了又抚摸,渐渐地他好像了解了它们的身世,读懂了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特别是那上面雕刻出来的一对小狮子,在张连志的眼里如同有了灵性一般,形态可爱、活灵活现。
 
    张连志当即表示想买下这对石敦,无奈老农就是不卖,说是祖上传下来的。万般无奈的张连志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但他的那颗心却从此多了一份牵挂。此后只要他一看到石狮、石刻、石器,都会想起老农家猪圈里的那对石头门墩。因此只要一有空,他就会不辞劳苦地往山东跑,数不清跑过多少趟猪圈,老农终于答应把这对“让他家的猪从来不生病”的石头门墩让给张连志。经过七年的探望与等待,张连志终于把这梦寐以求的珍贵物品,搬进了他倾尽五年心血打造的瓷房子里,安置在最醒目,也最有特色的位置。张连志很清醒:收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历史、欣赏它的精美、领略它的独特。
 
  与瓷房子相得益彰的还有院子右手边两棵百年大树,树阴浓密茂盛,风吹来飒飒做响,可爱的是,两棵树的树身都没闲着,每棵树上都攀爬着八九只色泽各异的瓷猫,或是上树状,或是下来状,憨态可掬。
 
在院落里,两棵树或许应该算是少壮派,瓷房子里的东西,随便拎出来一件,都会有几百年的历史。两个官帽筒,身上有锔过的痕迹,昭示着它年代久远。楼梯口的扶手大都用带着款的碗底组合而成,大多是官窑,俯首皆是“大明隆庆年造” ,“大明万历年制”等落款。张连志就是用这样的大手笔,让现代人与历史进行着近距离的接触。
 
  瓷房子对于张连志的意义,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品收藏的集合体,更重要的是它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符号。他期待着用瓷房子这种形式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准确地说,这座瓷房子更像一座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僵硬的历史年代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经过重新排列组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因此凝聚成充满想象力的瑰丽空间。各个朝代的历史碎片纷至沓来,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历史性聚会,形成具有现代风格的文化坐标。
 
  相信每个静静伫立在古瓷房子内的参观者,都能聆听到历史的心跳。在瓷房子一张一翕的浓重呼吸中,感受着历史古韵带来的心灵撞击。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